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國際工程信息來源及篩選原則(2)

國際工程信息來源及篩選原則(2)

日期:2016/12/14 22:51:56      編輯:古建築結構

  中國政府對項目所在國有無特殊政策和要求。這裡主要是指對政治敏感地區和中國政府或某些行業組織規定的行為及准入制度,規定只允許列入名單的公司到某些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初次到某國或地區開展業務,建議先到中國商務部有關地區政策司或相關的商會,了解項目所在國或地區的有關情況及中國的對應政策,對於開展業務是大有幫助的。

  在項目的規模上,要量力而行,要充分考慮公司自身的人力、財力及當時的經營狀況。特別是對那些需要承包商墊資、帶資、融資的項目。如BOT項目,一定要考慮公司的財力狀況及融資能力和手段。

  在項目的技術要求上,應是公司現有技術水平能達到的,切不可冒然行事。例如某中國公司在國外承攬了一個皇宮項目,裝修要求很高,業主又很挑剔,設計多變,使得施工進度很慢,工期已過了80%,而工程還沒露出地面,幸虧由於業主的原因工程停建,否則,要繼續搞下去至少虧兩千萬美元。後來該公司的負責人說了一句肺腑之言:看來我們當時的步子邁得大了一點。言外之意是當時該公司的技術水平滿足不了國外項目的要求。

  在項目的性質上,盡可能結合自己公司的專業特長。當然有的項目雖然不是自己公司的專長,但可以拿到該項目,這時只要找到有這樣專業特長,有能力執行並願意合作的伙伴,可以共同合作執行這樣的項目。在這方面,中國公司失敗和成功的例子也不少。例如某知名公司承接了自己不在行的水電站項目,又沒選好合作伙伴,結果不但工程虧本,還上了世行的黑名單,使得該公司多年翻不了身。而中信公司在伊朗的地鐵項目,雖然不是該公司的專長,但由於選對了合作伙伴,第一期工程順利交工,緊接著又拿到了二期工程,這也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

  在競爭對手方面,要盡量回避那些純粹與當地公司爭奪的項目。雖然有時不可避免,也要注意策略,如可以采取與地方公司聯合投標或分包部份工程給地方公司等辦法。俗話說: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如某中國公司在南亞地區與當地公司爭標發生矛盾,結果當地公司勾結地方黑勢力突襲我公司工地,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這個血的教訓,我們一定要吸取。

  項目的資金來源,業主的資信情況很重要,盡量不搞或少搞私營或合營的項目。這方面中國公司吃虧上當的例子也不少,應引以為誡。

  對想要走出去或剛剛走出去的公司,建議先從以下項目入手:多搞世行或地區性銀行貸款的項目,這樣的項目資金來源有基本的保證;多搞我國對外援助的項目,前題是該公司必須進入中國商務部批准的名單之列。這種項目雖然利潤不高,但風險也較小。公司可以通過執行這類項目來熟悉國際承包市場的運作規律,鍛煉隊伍;中國入世後,建築市場進一步開放,世界上著名的建築企業大量湧入我國。他們為了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也要找中國公司作為合作伙伴,我們可以借機與這些公司合作。通過本土作戰,卻可以學到國際工程的先進管理經驗,培養我們的人才,為走出去打好基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