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哲文16歲開始追隨梁思成從事中國古建築研究與保護
日期:2016/12/15 1:30:1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羅哲文,中國古建築學家。1924年出生,四川宜賓人。1940年考入中國營造學社,師從著名古建築學家梁思成、劉敦桢等。先後任職於文化部文物局、國家文物局、文物檔案資料研究室、中國文物研究所等,一直從事中國古代建築的琉璃瓦維修保護和調查研究工作。
現任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
1940年,16歲的羅哲文考入中國營造學社。羅哲文是林徽因、梁思成的學生,他16歲開始追隨梁、林從事中國古建築研究與保護,是梁思成門下弟子中唯一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的徒弟。羅哲文聰明刻苦,終於成為中國古建築研究與保護的領軍人物。
羅哲文隨中國營造學社來到北平,成為清華大學建築系主任梁思成的助理,同時在研究所裡工作。那時羅哲文被稱為“研究生”,即“助理研究”的意思。
梁思成囑咐羅哲文:文物、古建築是全人類的財富,沒有階級性,沒有國界,在變革中能把重點文物保護下來,功莫大焉。羅哲文考察艱難尋訪了漢長城遺址、樓蘭古國遺址等一系列歷史文化遺跡,並且穿越了被稱為 “死亡之海”的羅布泊。這條新聞曾經轟動一時。
今年是羅哲文從事古建築保護的七十周年,他在梁思成夫婦兩人身邊工作了十年。得到了梁思成夫婦的鼓勵和支持。受梁、林觀念的影響,羅先生的視野開闊、觀念新穎,始終站在中國古建築研究與保護的最前沿。羅先生是中國少數幾個既能解決文化遺產“從何處來”、又知道文化遺產保護“向何處去”的專家之一。
從營造學社開始,羅哲文就養成了嚴謹勤勉的工作態度和作風。在他看來,古建築是凝固的歷史。
羅哲文傳
作者的新聞從業經驗使其能夠較為恰當地取捨材料,把新聞報道與新聞評論的技巧合理應用,彌補了在專業上的不足。這本書也稱得上是锵锵之音。作者毫不諱言羅先生在工作中的一些失敗與失誤。本書對此或一筆帶過,或只字不提,削弱了作品的厚度。也是一個無法彌補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