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工藝 >> 指尖上的絕技:古籍修復的基本原則

指尖上的絕技:古籍修復的基本原則

日期:2016/12/14 10:44:46      編輯:古建築工藝

     有人把古籍修復稱為“指尖上的絕技”,因其大都是在工作台上挑動片紙只字,靠指尖上的娴熟技藝修補古書,為書延命。古籍修復有南北派之說,不過兩者只是操作順序、具體手法有別,“整舊如舊原則”、“最少干預原則”、“可逆性原則”等早已成為業界共識。
 
 
整舊如舊原則
 

     “整舊如舊”一直是古籍修復的最高境界,也是文物保護領域的共識。要使修補過的地方基本上和原書一樣,既要達到加強古籍書頁的機械強度和耐久性,使它延長壽命,又要不改變其原貌,保持原有風格和特色。
 
 
安全性原則
 

        在古籍修復過程中,保證古籍安全為首要大事,包括安全的修復工作環境、安全的修復措施、安全的修復材料,以及古籍文獻信息的安全。
禁忌保護性破壞。古籍染色、揭薄等技術,於古籍保護有害而無利。選用的修復材料不應含有對古籍不利成分。不能使用木漿紙、明礬及其它明顯改變紙張性狀的化學物質作為古籍修復材料。修復過程中不能使文字受到損傷和墨跡、顏色洇染等。
 
 
真實性原則
 

        真實性原則就是保護古籍所有原始信息的真實性,主要包括文獻內容的真實和文獻形態的真實。
      保證古籍原有的文字、圖像數量。沒有確鑿的證據和十分的把握,古籍的殘片文字、圖像不可隨意綴合。在修復過程中,缺損部位載體的厚度和形狀不應改變。古籍原始的裝幀形式一定要按照修復前的面貌保留。修復過程中,古籍用紙不能裁,古籍用紙的規格數據不能改變。
 
 
最少干預原則
 
 
       最少干預是對古籍歷史信息的最少干預,對古籍的修復始終要控制在最小范圍。
       在古籍受損但書葉強度尚好的情況下,對書葉整體托裱或書葉局部破損,卻采取把整張書葉背面都托裱一層紙來加固,就是過度修復的典型。
 
 
可逆性原則
 

        修復所用材料和技術方法應具有可逆性。修復的古籍,在必要時可采取措施比較容易地把修復材料從古籍上取下來。
        慎用新技術、新材料。紙張覆膜加固技術、氣態、液態高分子化合物加固紙張技術多數是用來修復近代圖書的,修復古籍並不適合。
 
 
 
可識別性原則
 

        修復料必須和古籍原件有所區別,修復目的並不追求修復風格的統一。
      對前代修復人員為古籍修復工作所做的貢獻應該給予尊重,當不同時期的修復材料重疊在一起時,要注意保存各個時代修復的歷史信息。前人修復的信息要區別不同情況酌情保留,對古籍保存不利的要取下,有文獻價值的要保留。
 
 
相似性原則
 
 
      修復材料相似、粘合劑相似、修復技法相似。
      修復材料使用的紙張要和古籍整體顏色協調相近;紙張結構和薄厚應和古籍原件的紙張類似。古籍修復工作中使用的粘合劑就是傳統的漿糊。古籍修復應盡可能和古人修復方法相似。

      (來源:國圖培訓中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