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太倉游 古鎮上的歷史名園“樂蔭園”
日期:2016/12/16 18:44:38   編輯:古代建築據太倉藏書家陳健介紹,樂蔭園,原名樂隱園,為元末隱士瞿孝祯所築的讀書處,屬於私家園林。相傳,瞿孝祯琴棋書畫高人一籌,徙居於此後,結友交伴,吟山誦水,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
《沙頭裡志》中記載,樂隱園內屋宇錯落有致,亭台參差有序,紅蕖白荷,當夏日而溢香;紫竹翠篁,迎秋風而蔓舞。枝葉搖曳,群鳥飛揚;波光粼粼,蝶舞魚翔。被推為沙溪私家園林之冠。
後來瞿孝祯家道中落,該園易主,遂逐步廢毀以至於湮沒無存。現在所看到的園林是在舊園原址重建,1982年始更名樂蔭園,是熱鬧古鎮上一方鬧中取幽的世外桃源。
大門圍牆為仿中國四大名園的蘇州拙政園而建,古樸大方;正門上方匾上“樂蔭園”三個蒼勁大字,出自蜚聲海內外的丹青大師朱屺瞻老先生的手筆。
游走園內,建築物均臨池而建,假山、綠林、修竹、草坪等環池四周。據悉,全園占地面積22.5畝,其中水域面積達5畝。而形似木勺,由一個彎曲並呈長圓形的小湖和一條狹長的水道組成的“木杓浜”,正式沙溪古八景之一“萬盞燈火”的故址。古代沙溪東臨長江入海口,漁業發達,此浜處在市中心,每到傍晚,漁船紛紛停至浜內,夜幕降臨時,戶戶掛起漁燈,星星點點,漁家兒女則深情地唱著漁歌,溫情浪漫。故如今亦有“蔭”諧音“姻”,到此一游可獲擁有一段美滿姻緣的祝福。
細觀園內,廳亭精工細作,古色古香;長廊移步換景,觀景遠近高低各不同;細石鋪路,曲徑彎彎;溝壑橫亘,峰回路轉;山路迂回,花草香氣四溢,頗有野趣。此外,還可感受“輕功”蓮花踏步,在曲曲彎彎,造型別致,長達一二十米的荷葉狀拼成的橋面上凌波微步一番。在北側的苗圃中,千姿百態的盆景和各色花卉草木,令人愛不釋手,負責管理苗圃的老夫婦倆每日如同對待自己孩子般細心撥弄著花草,滿臉幸福。
閒步一圈累了,坐進園內茶室,細品一口香茗,真是無限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