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風吹和順 西南絲路上的雲南古鎮

風吹和順 西南絲路上的雲南古鎮

日期:2016/12/16 18:34:28      編輯:古代建築
 以前,每凡提起騰沖,想到她的大多是火山和熱海,這次有幸探訪和順僑鄉,刷新了我對她的印象。 

  迎著清晨的細雨,我們驅車從騰沖出發,一路上是油綠的稻田和如黛的青山,一座座別致的小村落掩映其間,不時還會看到白鹭在空中飛翔,看著窗外的景象,不禁琢磨起和順的模樣。 

  據說,“和順”這一鎮名源自“雲湧吉祥,風吹和順”之句,古名陽溫暾,是明洪武年間軍屯戍邊而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2005年6月20日和順以“極邊古鎮”的主題申報“中國魅力小鎮”並邀請崔永元為形象代言人在北京作了推介和展示。此後,她也被冠予了許多名號:“火山環抱的桃源仙境”、“東西方文化碰撞交流的地方”、“大馬幫駝回的翡翠之鄉”…… 

  我正在思量這些時,一座“和順順和”的牌坊映入眼簾,和順到了!村前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繞村而過,綠色的河水緩緩的流著。河上面有兩座形似彩虹的拱橋跨河而建。當地人給了個好聽的名字--雙虹橋!也許是來得早的原因,除了我們似乎沒有更多的游人。薄薄的雨霧籠罩下的和順顯得安靜而柔美。跨越雙虹橋,一中西合壁式的建築群呈現在眼前,這便是有著“在中國鄉村文化界堪稱第一”美譽的和順圖書館。館內藏書達7萬余冊,還有胡適、熊慶來、廖承志等諸多文化大家的題字!館內濃厚的文化氣息吸引著不少看書報的人,我們不由的放輕腳步,靜靜的感受著這裡的一切。 

  走出圖書館,我們有幸參訪了剛剛開館不久的滇緬抗戰博物館,博物館建在當年中國遠征軍20集團軍司令部舊址之上,裡面收藏了近5000件的文物。每件文物都有其自身的故事,而這一個個的故事又把60年前的那段歷史呈現在我們的眼前。看著這一件件的文物,不禁思緒萬千!帶著未理清的思緒,走在被雨水淋濕的火山巖小路上,不知不覺已來到彎樓子故居,“彎樓子”得名於該家族在修樓房時,因為緊挨村路,為了不影響村裡人的正常通行,主人沒有把房子的牆壁建成筆直的那種,就沿著巷道的曲線而修砌,村民們對這位富了而不霸道的“永茂和”商號創始人很尊重,就把這幢樓房稱作彎樓子。這由三個三坊一照壁組成的庭院顯得清秀整潔和莊重典雅!閒置在院中曾用過的烤面包爐和絞面條機,記載著這裡曾和西方世界密切的交往。由於時間的關系,我們不可能走遍和順的每一個角落,但是從這些地方隱隱散發出的氣息足以震撼著我們的心。 

  和順是南方絲綢古道上的一個窗口,通過這條古道和歐洲和世界各國進行貿易交流和文化交流。這樣的交流促成了和順特有的性格:“和”--包容、融合!體現在建築文化上,這裡既有徽派的粉牆白瓦,也有江南建築的小橋流水,還有鷗式建築和南亞建築等。更讓人心怡的是這裡的人文和自然和諧的統一著。古樸典雅的祠堂、牌坊、月台、亭閣、石欄比比皆是,記載了和順曾經繁盛一時的歷史和濃厚的傳統文化積澱。河邊依依的楊柳,碧波蕩漾的池塘,亭亭玉立的荷花和飛翔的白鹭把和順裝點的更加妩媚動人,雨絲中夾雜著些荷花的清香,心情頓時也變得空靈起來。感受著古人詩詞中“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意境,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惬意! 

  從“和順順和”的牌坊出來,再次回望時,她猶如一個披著一層薄薄面紗沖著我們含羞而笑的女兒家。心想,如果這次來騰沖不到和順的話。我對騰沖的印象也許僅會停留在她的火山和熱海,不會發現,這裡還有著一個宛若世外桃源的人間仙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