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深浸著中國文化的內蘊,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藝術珍品,中國古典園林中有著規模宏大的皇家園林,也有著玲珑剔透、格調雅致的江南園藝,從而被舉世公認為世界藝術之瑰寶。
江南園林主要指蘇南、浙北地區的古代城鎮私家園林,它一般建於城鎮平地上,與住宅相連,在用地有限、缺乏鎮山真水的環境中,通過寫意的手法再現自然山水,把大自然的美景微縮平移到園內,追求空間愛你一書的變化,講究細部的處理,巧於因借,風格素雅。縱觀保留至今的明清古典園林,可以將江南園林的造園基本手法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江南傳統園林的意境
意境是中國古代藝術所追求的一種藝術境界,尤其與文人畫家的意識形態相聯系。就山水畫而言,畫家所描繪的山水不同於真實的山水,是畫家寄寓自己思想情感和思辯觀念的產物,是具有意境美的藝術品。例如被稱為歲寒三友的松、竹、梅。以其代表的剛健、有節、不畏嚴寒來寄托畫者自我的情操和抱負。又如蘇州留園“揖峰軒”廳中正牆上開了三個尺幅窗(無心圖),俨然掛了三個尺幅竹石圖;“竹林小院”兩旁的六角形小窗,收入窗外芭蕉竹石,俨然兩幅門六角形的宮扇畫面;網師園“殿春移”北面正牆上的畫窗,和“竹外一技軒”兩端盡頭的窗框都是一樣做;而拙政園從“批杷園”月洞門,可以遠望“雪秀之蔚亭”;“梧竹幽居亭”四面有月洞,周圍景色盡在環望中;揚州瘦西湖上構魚台四面亭,四面也有月洞門,其中一個月門可以收玉亭橋畫面,另一個月門可以收入白塔畫面。自古以來,中國畫非常講究情景交融,講究以形傳神,在作品中把天人合一思想體現在意境的表達上,將作品提高到更深的精神層面上。畫家投身於大好河山,“搜盡奇峰打草稿”,“立萬象於胸懷”,其宗旨是師法自然而不模仿自然,重在寫意,用有限的筆墨抒寫無限的意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無盡的回味。
二、布局合理,靈活多變
靈活多變的園林空間成了古典園林的經典布局,它既不像宮殿那樣井然有序,更不像西方古典園林那樣左右對稱。園林的空間大小是相對的,面積越大越要分隔空間。因此在大園裡往往包有小園,小園裡又設有小院,使景物處處有特點,搖曳多姿,令游者有游不盡、觀不完的感覺。再有蘇州園林榭廊曲折迂回,步移景別;小天井長、方、L形豐富多樣,空間或明或暗,變幻無窮;涼亭做成四方、六方、八方四面賞景皆適宜;建築形狀有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圓形、扇形;屋頂形式有歇山、硬山、攢尖等形式等。江南古典園林造園的主旨是表現自然美,借助自然而尋求自己的一種心境,所以,江南園林的這種模仿自然追求山林野趣的空間布局也是崇尚自然的中國古代老莊哲學思想的體現,如蘇州園林在設計構築中,因地制宜,采用借景、對景、分景、隔景等種種手法來組織空間,就正是中國民族傳統的空間意識和空間美感特點的充分體現。
江南園林的空間布局展現了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特別是受文人畫的影響,追求一種深遠的意境。中國古典園林特別是江南園林的空間藝術形式上給予我們現代生活極大的影響,比如我們現在最關注的居住環境,城市中人造自然景觀,這一切都是借助江南園林的空間藝術處理手法來將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觀與我們的生活環境巧妙地相結合。
三、疊山理水,處理得當 江南園林的另一特色就是精美的疊山藝術和巧妙的理水手法。我們充分利用這個特色使“南園”更具有江南韻味。作為中國古典園林代表的江南園林,大量借鑒了山水畫的創作方法,從整體上看,它是反對稱、反規整的,盡量親近自然、融入自然,精煉而典型地再現自然的真髓,取自然山水之神韻,以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明・計成《園冶》)的渾然天成之美。因此,疊石和理水成為中國古典園林妙造自然的獨特內容。
位於蘇州景德路中段的環秀山莊,面積僅約2000平方米,但它在蘇州古典園林中卻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列為蘇州名園,主要是因其假山。此假山由清代疊山大師戈裕良所堆,他繼承了著名山水畫家石濤的筆意,因而所疊假山既有遠山之姿,又有層次分明的山石肌理。其地雖不足一畝,卻山勢磅礴,峰巒疊嶂,池水萦繞,有巧奪天工之妙。環秀山莊假山最大的特點在於在咫尺空間中充分表現出大自然真山真水的神形,使人身處其中猶如游覽於大自然的山川美景,此乃空間處理之妙也。
四、巧於因借,強化景深 明末造園家計成在其名著《園冶》中提出“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晴巒聳秀,給宇凌空,極目所至,俗則屏之,嘉則收之”。即立足本園,借用園外有利因素,組織到園林景象之間。
巧於借景是園林空間處理手法的一個特點。利用借景的手法,使得盈尺之地,俨然大地。借景的辦法通常是通過漏窗等形勢使園內、園外處遠近不同的景觀有機結合起來,給予了有限的空間以無限的延伸,使人覺得園中有園,景外有景,大園包小園的幽深空間,形成了空間多變、層次豐富的藝術效果,這種園中之園,曲徑通幽,使你感受到“山重水復疑無路”卻又“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使人產生了“遷回不盡致,雲水相忘不樂”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