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影寺塔
日期:2016/12/14 12:47:4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有緣到古老而神奇的碣石山下的古城昌黎觀光的游人,不難發現,城中引人入勝的景色,莫過於那巍然屹立在城西北隅,晚霞滿天時似“倒參彤管”的源影寺塔了。前人把它比喻為倒豎起來在天空書寫著什麼的巨大筆管,《昌黎縣志》中還有這樣一首詩形容她:“浮屠高矗筆凌空,搖曳金鈴送晚風。霞影是朱天是紙,淋漓倒寫夕陽紅。”只是,你若不到跟前去,很難想像,那座高高的古塔南面,緊貼塔基鑿有一眼深深的泉井,俯身向井中望去,那美麗而清秀的古塔映在水面的景色更令人歎為觀止。
源影寺塔,同始建於上千年前的昌黎縣城一樣歷史久遠。它是典型的遼金時代的佛塔建築,高12丈有余,十三層八面密檐實心磚塔。與不知何年何月開鑿的泉井緊鄰的塔基,築有以須彌座承托著的雕飾秀美的平座,平座上有仰蓮兩層,托起用青磚雕刻的天宮樓閣;天宮樓閣直至塔頂,各層斗檐卷剎飛揚,顯得異常古樸、秀美。塔尖為凌空傲立的風磨銅頂,遠遠望去,分外耀眼奪目。源影寺塔究竟是始建於遼代還是金朝,已很難考證個一清二楚了,迄今只清楚歷經明、清兩朝多次重修,才使其保留至今。古塔下的水井深有五六丈,終年泉水盈盈,甘甜可口。泉井四周砌有石欄相護,以免有人誤入井中。這眼深井開鑿於建塔之前,還是開鑿於修塔之後,不見任何記載,成為千古之謎。古塔所在寺院,歷經多次戰亂,到明朝時已荒圮失名,萬歷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昌黎知縣楊於陛在主持重修寺院時,以塔下有井,而“水自有源,塔自有影”,定寺名為“源影寺”,塔遂稱“源影寺塔”。由此可知,塔、井相伴,由來已久,至少已在三四百年以上。源影寺塔以在夕陽西下時有如彤筆書空的壯美景色,被列為碣石古十景之一,名“霞晖窣堵”(窣堵,“窣堵波”之省,梵語佛塔)。1976年唐山大地震發生後,塔身嚴重傾斜,頂部坍塌,後於20世紀80年代歷經五個春秋精心施工,方將這座千年古塔重修一新。重新修復的源影寺塔,完全保持了原有的歷史風貌,如今已成為展示古碣石地區的悠久歷史的昌黎縣博物館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後,源影寺塔先是被列為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歲月流逝,萬象更新。現在,在河北、遼寧等地,完整保留的遼金古塔已為數不多,而這座與一眼深深的泉井相伴千載的源影寺塔,卻依然高聳在舊貌已換新顏的昌黎縣城,真有點不可思議,應當說,這是河北省,乃至整個神州的奇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