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織金古建築群

織金古建築群

日期:2016/12/14 11:52:4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織金古建築群位於貴州省織金縣。織金古城,山清水秀,溪澗縱橫,古跡眾多,門類齊全,包括佛寺、道觀、文廟、書院、會館、祠堂、衙署、寶塔、泉井、津梁、古道、民居、店鋪、作坊等方方面面,分布在一座座大理石小山上和流經城內的貫城河畔。多為倚崖傍洞或瀕水臨泉建造的干欄式吊腳樓。大部建於“改土歸流”之後,僅從康熙五年(1666)至十年(1671),即建有武廟、文廟、斗姥閣、隆興寺、東山寺、財神廟、城隍廟、馬王廟、黑神廟、炎帝廟、地藏寺等10余座。其後屢有修建,迅速形成當地人引為自豪的“四庵”、“四閣”、“八大廟”。“織金古建築群”,是國務院核定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織金古建築群是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的完美結合
山城織金坐落於南北長約20公裡,東西寬約6公裡的大壩中央,由南至北一條彎彎曲曲的河流把縣城分為東西兩半,四周群山環繞,綠蔭籠罩,一座座古建築星羅棋布地鑲嵌在青山綠水間,故人稱“連葉浮城”。二十世紀末,縣城被公布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織金古建築過去是按《易經》中的五行、八卦所定位:故將府署建於乾宮,文廟建於坎宮,文昌閣建於艮宮,隆興寺建於震宮,白衣庵建於巽宮,炎帝廟建於離宮,三楚會館建於坤宮,馬王廟建於兌宮,其余建築則按屙眭所建。城內潭、塘、泉、井比比皆是,主要有:回龍潭、黑龍潭、豬巴巴龍潭、瓦窖龍潭、雙堰塘、龍泉、一勺泉、四方井、月亮井等十余處,形成自然景觀。城周群山環繞,最為秀麗的有:鳳凰山、玉屏山、墨峰山、古佛山、西靈山、斗蓬山、東山、魚山、龜山、蛇山、塔山等。山上古木參天,綠樹成蔭,與古建築相映成輝。形成了織金八大景、八小景。在這山水如畫的縣城內,容納按傳統理念建造的、功能各異的古建築,堪稱高原一絕,這是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的完美結合。
(二)織金古建築群是建築文化的活化石
織金天然溶洞較多,在石器時代就有遠古人類居住,由洞居轉為崖居便是織金古建築的一大特點。早期的“洞屋”主要防猛獸,後來逐步演變成防御工事,有的建有護牆,牆內又有木結構古建,具有代表性的有櫻桃洞、賓興洞、四方洞、牛王洞、硝灰洞,最後作為壘灶熬硝,制造鞭炮之用。織金喀斯特地貌崖壁斜出,如同偏廈中所營造的保安寺和依洞而建的觀音閣,建築師巧妙利用洞口建造民居式的宗教建築,便是崖居轉民居的真實寫照。這類洞居、崖居、民居的有機結合,充分展示了織金古文化的魅力。在中國古建史上,倚崖傍洞的古建築為研究人類居住、變遷和古文化發展提供了真實的實物,是建築文化的活化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