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寶殿為庑殿重檐的屋頂建築,類同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山東岱廟,是中國
青磚古建築史上最高等級的屋面式樣。去年,從國外請來的釋迦牟尼真身捨利子珍藏於寺中。隨時有掉落的危險,木頭窗年久失修,多已腐化。市區東街第三巷內萬厝埕的一處古厝,大門的磚土掉落嚴重,幾近坍塌。刺桐路東美有一座古厝,現有人租住著。
有的被後人隨意翻建,結構遭到很大破壞;有的則在轟鳴的推土機下蕩然無存;有的建築構件遭竊。“有住人的,相對保護得好一點。” 保護古厝的主要途徑是其產權所有人自行籌措資金,或者向相關主管部門爭取專項文物保護修繕資金進行保護。而如果是沒有申請到文物單位的古厝,就沒有辦法爭取專項文物保護修繕資金了。可在保護的原則下,引進社會資金共同開發利用,將其修繕後,建設成餐館、旅館等,讓其在不失原本風格的情況下,發展商業,以解決維修的費用問題。
圍繞“古城谒祖朝聖游、古城街巷游、古城文化體驗游、古城創意游”四大板塊,把首批52個以古文化、文物建築、閩南傳統古民居等文化文物為特色的旅游景點串珠成鏈、鏈接成片,整合成7條旅游線路。推動風貌建築的修繕及積極開發利用。海內外人士可認領保護古村落或單幢古建築。認領者可獲得古民居的居住使用權。 “新天地”已成為哈佛大學研究的一個課題。 胡氏宗祠將成為合肥市首例通過民間籌資修復的古祠堂,修復所需的所有資金全部來自於近萬名合肥胡氏族人的捐贈。
把胡氏祠堂給修好。功夫不負有心人,經歷了大半年募集後,他們終於籌到了修復的資金。胡氏宗祠的整個修復工程大約需要5個月,他們聽取了合肥市文物處的建議,找了專業的古建築修復公司,按照古建築“修舊如舊”的宗旨來復原胡氏宗祠。 落架維修是古建築修復的一種方式,施工方要先對建築進行測繪,再將梁架拆下來,拆下的梁架必須全部編號,以便等地基施工完成後,再重新拼接。
隔河便是衛立煌故居、宋世科故居和吳氏炮樓,這就形成了南淝河畔合肥古建築的幾處景點。具有較典型的元代建築特色。但由於年久失修,自然損壞嚴重,尾面瓦件松散,出現劈裂、折斷、位移等現象,整個
青磚建築面臨坍塌的危險,對其重要的文物價值構成嚴重威脅。雜草叢生,嚴重漏雨,檐頭起伏不平,多處構件糟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