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勞動人民文化宮打造太廟藝術館

勞動人民文化宮打造太廟藝術館

日期:2016/12/14 11:20:0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9月11日至10月11日,“歷史的溫度:中央美術學院與中國具象繪畫”大型系列巡展——北京展登陸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藝術館。該展覽的舉行同時也標志著歷時三年設計、規劃、改造的太廟藝術館正式投入運行。今後,到太廟欣賞高端精品藝術展將成為首都市民欣賞藝術作品的又一個新去處。     太廟位於勞動人民文化宮內,始建於公元1420年,原為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場所,也是展示中國古代禮制文明的最高場所,建築氣勢恢宏,文化底蘊深厚。1950年,經周恩來總理提議,第一次政務院會議批准,將太廟移交北京市總工會管理,辟為職工群眾的文化活動場所。     據文化宮副主任張毅介紹,近些年來,文化宮在發展中謀求轉型,作為北京市重要的文化陣地,他們打算用五年的時間,打造集展覽展示區、傳統國學區、職工文化區、特色公園於一身的“三區一園”的新文化宮形象。其中,太廟藝術館成為文化宮新形象的重要一環。     為什麼要打造太廟藝術館呢?張毅說太廟有著近600年的歷史,其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宮結合自身總體發展定位,對自身功能進行了重新梳理,2012年以來,北京市總工會投入資金建設太廟藝術館,使太廟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外文化藝術展示互鑒的專業展覽、展示場所。     據了解,歷時3年設計、規劃、改造,太廟藝術館於2015年正式對外開放。太廟藝術館依托具有古代中國最高建築等級和極高文物與藝術價值的太廟享殿、寢殿、祧廟及六座配殿等明代建築為基礎空間,邀請當代著名建築師朱锫傾心設計,在充分保持古建風貌和保護歷史文物的基礎上,增加了專業展覽設施,同時兼顧國學講堂、職工文化服務等功能,展廳總面積6000余平方米,目前展廳設施、燈光照明、安防技防系統均采用國際先進技術,經檢測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根據規劃,享殿除推出展示太廟文化的常設展外,還可舉辦書畫、文物等臨時展覽。享殿東、西配殿為國際標准的展廳。寢殿將被設計為國際標准的展廳,兼顧國學講堂、職工文化互動等其他用途。寢殿東、西配殿也為國際標准的展廳。祧殿為可靈活分隔空間的職工文化活動區,東、西配殿將用來承辦職工活動、國學講堂,同時具備展廳功能。     太廟藝術館自試運行以來,已經成功舉辦《知古鑒今-資治通鑒》大型展覽、《勞模風采》展和十余期《太廟國學講壇》,輻射全市藝術愛好者、文物工作者、職工和市民數百萬人次。太廟藝術館已日益成為廣大公眾了解中華傳統文化、中西文化藝術、首都職工風采、學習美術知識的優質共享平台。     據了解,太廟藝術館由北京市總工會、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聯合中央美術學院共同管理運營。     展覽     百年中國油畫登陸太廟藝術館     9月11日“歷史的溫度:中央美術學院與中國具象繪畫”大型系列巡展——北京展登陸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藝術館。該展覽是中央美術學院建院以來,首次大規模地將院藏精品向社會公眾展示,這次展覽是對20世紀中國寫實性油畫的一次系統性梳理。     展覽在太廟大殿、後殿、配殿等7個展廳同時展出了200余件中國具象油畫作品,其中以中央美術學院收藏的20世紀具象油畫珍品為主體,同時展出部分收藏於中國美術館、北京美術家協會、大都美術館等藝術機構藏品以及藝術家、收藏家等個人藏品。     其中尤以“徐悲鴻及北平藝專的名師”作品、“馬訓班”師生作品、“油研班”師生作品、“董希文及其董希文工作室”作品、“靳尚誼及新古典主義名家”作品、“中央美術學院藏外國具象油畫原作及研摹作品”等為代表。展覽中還可以欣賞到徐悲鴻、吳作人、董希文、靳尚誼、侯一民等一大批老教授及美院中青年骨干教師的油畫作品,觀眾可近觀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和現當代優秀油畫藝術成果。讓觀眾有機會一次性飽覽這些建構了20世紀中國美術歷史篇章的重要作品。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教授指出,“歷史的溫度:中央美術學院與中國具象油畫”展既是對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的一次巡禮,也是朝向中國油畫未來之路的新起點。展覽既從歷史的視角勾勒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家群體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創造,更從油畫藝術與中國新文化建構的關聯入手,呈現油畫的本體價值與文化意義。實際上,所有今人對於歷史的梳理和對其特征的概括,都交織著‘歷史客觀性’的視角和‘當代文化性’的情懷。更重要的是,那原本就存在於歷史文化風雲之中的藝術理想與踐行方式,本身就是一種生命的力量。在這個畫卷中,矗立著幾代藝術家鮮活的個體生命,含帶著中國社會滄桑變化的深厚印跡,也講述著許多藝術探索的艱辛故事,由此使得一個展覽就像一部可視的歷史‘大書’,提示著人們在感受中懷想,在閱讀中思考,在那拂面而來的溫度中展開寬闊的學術研討與交流。”     釋疑     辦展覽會不會 損壞文物古建築?     太廟有著盡600年的歷史,原為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場所,也是展示中國古代禮制文明的最高場所。在這裡辦展覽會不會損壞文物古建築呢?     張毅表示,對於古建築他們看得比誰都重,他們的一切行動都是堅持對文物建築的零損害。比如,文化宮內有714棵古樹,為了保護這些樹,所有超過3米的大車都不允許進入太廟。遇到大型展品,布展公司只能換小車或者將車停在公園外,用小推車將展品運進太廟。     “我們所有的展品都不會接觸古建築,掛畫的牆壁都是制作的輕質隔牆或可移動式牆體、擋板,設備管線等也都不會破壞現存結構構件。”張毅說。在布展時,所有的地面都要鋪上防火毯防止破壞地面,可能會經過的柱子也要包上厚厚的防撞材料。而且文化宮還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管理團隊,施工不完管理人員不能離開,以確保萬無一失。     勞動人民文化宮 如何收費?     據介紹,目前,文化宮的門票為2元,可以參觀除大殿外的其他開放的各殿。套票15元(含大殿參觀中華和鐘門票)。對於持北京市工會京卡會員卡的首都職工,持卡可到售票處換取一張套票。今後將視展出內容而定是否收取門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