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文保考古工作全面實施
日期:2016/12/14 11:06:1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6月3日,湖北省文物局在武漢組織召開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文物保護工作會。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長王風竹出席會議並講話。湖北省文物局相關處室,省內外18家考古機構、高校和文博單位,以及工程沿線的襄陽、隨州等地文物部門的負責人、專家近40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對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文物保護涉及的考古勘探、發掘、監理、報告編制等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並由湖北省文物局與各有關單位簽訂了工作合同。由此,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文物保護田野考古工作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是國家重點推進、優先實施的172項全局性、戰略性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湖北省“一號工程”。為配合做好該工程涉及的文物保護工作,湖北省文物局高度重視並積極開展相關工作。2014年9月,組織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工程沿線進行了考古調查;2015年2月,正式批復同意《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文物保護方案》;2016年3月,組織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工程線路文物點進行現場復查,並與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與管理局(籌)正式簽訂文物保護任務和經費包干合同。根據合同要求,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文物保護涉及文物點44個,田野工作時間到9月30日截止,除了完成田野工作,還需做好整理研究、報告編制、宣傳出版等工作。
該工程涉及區域廣、文物保護工作工期緊、任務重、標准高,為做好考古發掘工作,確保文物保護工作不影響施工工期,根據《文物保護法》有關規定和工程管理單位要求,經湖北省文物局局長辦公會研究同意,參照三峽、南水北調等國家重大工程文物保護工作的成功經驗和模式,由湖北省文物局組織實施,通過公告等形式,由提出申請的南京大學、四川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鄭州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等高校院所以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8家單位承擔考古發掘工作。此次考古工作,是湖北繼三峽、南水北調工程之後的又一次大規模“考古大會戰”。
會上,王風竹對做好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文物保護工作提出工作要求,要嚴格程序規范管理,搶抓時間確保進度,突出科研確保質量,強化保障做好服務。
下一步,湖北省文物局將會同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與管理局(籌),加大對該工程文物保護工作的指導和檢查督辦力度,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田野工作。 (張 君)
(來源:國家文物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