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式牌樓屋角高挑、秀麗精巧;晉式牌樓構造宏偉、凝重粗犷…… 31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華牌樓”展覽在韓國首爾中國文化中心揭幕。
展覽以圖片、模型、視頻等形式展示了中華牌樓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涉及了近百座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牌樓建築,涵蓋了晉式、徽式、蘇式、粵式、滇式等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特色牌樓。
“本次展覽的大部分圖片都是博物館工作人員實地拍攝而成,希望各位嘉賓通過展覽加深對中國歷史、社會以及民俗民風的了解,”北京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在展覽開幕式上說。
據主辦方介紹,中國牌樓是中國特有的門洞式建築,最早見於3000年前的周代,具有標識、表彰、宣揚、紀念、裝飾等作用,承載著廣泛的社會功能,體現了的深厚文化底蘊。在中國古代的書院學府、名勝景觀、文廟宗祠等場所皆能覓到牌樓的蹤跡。
牌樓也匯集了中國傳統建築的代表性元素:柱子、梁枋、斗拱、屋頂、彩畫等,牌樓的發展和演變揭示了中國優秀的技術傳統和藝術風格。
本次展覽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共同承辦。北京市副市長楊曉超、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館長徐明、韓國首爾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史瑞林、韓中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李元泰等出席了開幕式並剪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