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樓 神奇的東方古城堡
日期:2016/12/14 10:20:1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土樓是閩南人世代相傳的建築形式。一座土樓就是一座小城。土樓內,居住在同一屋頂下的幾十戶幾百人同祖同宗同血緣同家族,過著共門戶、共廳堂、共樓梯、共庭院、共水井的和睦生活……
從漳州出發,我們乘坐的大巴進入福建南部山區。
汽車行駛在蜿蜒盤旋的山路上,車窗外雲霧缭繞。在南靖書洋、梅林鄉村的崇山峻嶺間,土樓民居隨處可見,小的幾千平方米,大的上萬平方米。大大小小的土樓鋪滿了綠盈盈的山野,象一朵朵盛開的蘑菇,形態各異,這就是神奇的福建土樓。這種風格獨特、歷史悠久的建築物與北京四合院、陝西窯洞、廣西“欄桿式”建築、雲南“一顆印”式建築並稱為中國漢族五大傳統住宅形式。
“這大的霧,我們怕是看不到‘四菜一湯’了”,隨車帶領我們游玩的土樓旅游公司工作人員海燕說。海燕是在南靖土樓裡土生土長的妹子。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土樓參觀,土樓人家發現自己身邊熟悉的景物居然是山外人眼中令人驚歎的風景,於是紛紛開始加入到了旅游服務行業。
海燕說的“四極一湯”指的是田螺坑土樓群。該建築群由1座方形、3座圓形和1座橢圓形共5座土樓組成,居中的方形步雲樓和右上方的圓形和昌樓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以後又在周邊相繼建起振昌樓、瑞雲樓、文昌樓。五座土樓依山勢錯落布局,在群山環抱之中,居高俯瞰,像是飛碟從天而降,而最神奇的“典故”莫過於“土樓被美國衛星誤認為‘核基地’”,至今這個故事還被人津津樂道,並被載入一些關於土樓的專著作品或導游詞中。2001年5月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7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南靖地處閩南沿海與閩西及粵東交界的山區地帶,雖然建縣(1332年)的歷史並不太長,但在短短幾百年的發展過程中卻留下了15000多座形狀各異的夯土版築土樓,並被譽為“土樓王國”。這些土樓自公元13世紀50年代延續至今,形成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村建築模式,其獨特的民俗文化在古代漢族建築文化傳統中獨樹一幟。由於地處閩西南交接處,客家文化和閩南文化在這裡不停碰撞融合形成一種新的閩西南雙重文化,其在建築、風俗以及宗族方面所帶有的雙重文化烙印,使南靖土樓成為土樓文化中最具特色地帶。
“四菜一湯”是南靖土樓最為經典的一處,遺憾的是天公實在是太不給力,霧裡看花,拍了兩張,我們直奔書洋鄉下版寮村上節社的裕昌樓。每一座土樓都有一個名字,大都取自族譜裡的祖訓。登上石門檻,走過樓門廳,老人劉純維(音)手裡正拿著一只木魚,刮得嘎嘎直響,一邊悠閒地看著老伴摘菜、洗菜。南靖縣目前已知最古老最大的土樓依山臨溪,坐西朝東,占地6358平方米,高5層18.2米,每層54間,擁有270間房,建於元末明初(約1368年),樓內牆體均以杉木築建。
通常每天吃完早餐,就是老人下地干農活的時間。倘若天熱,就在回廊下泡著自家種的山茶,與鄰居們拉拉家常。老人自小就在土樓裡生活,沒想到這些自己看來毫不起眼的老屋會讓外面的人如此感興趣。
土樓是閩南人世代相傳的建築形式。只有走進這些毫不起眼的土樓,你才會體驗到中國古建築所帶給你的那種震撼。
土樓的建造規模根據主家的財力、家族人數而定。舊時土樓的興建,需要風水先生事先堪輿,以期庇佑子孫後代。裕昌樓是典型的通廊式圓形土樓,為劉、羅、張、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建造,故把整座樓分為間數不等的五大卦,每卦設一部樓梯,每個家族各居一卦。
樓為五層結構,一樓都是灶間,是每家每戶作飯、用膳和會客的地方,家家廚房有一口深1米、寬0.5米的水井,井水清淨甘甜,拿起瓢子伸手即可打水。二層則是禾倉,放置谷物和各種農具雜物。三樓以上是臥室,也只有從三樓開始,才對外開一孔小窗。所有的房間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由一條暢通無阻的走廊把它們緊緊地連成一個整齊的圓環,或者一個巨大的“口”字。樓內天井中心建有單層圓形祖堂,這裡是土樓祭祀、婚喪、議事的地方,顯示了濃厚的家族血緣色彩。祖堂前面天井用卵石鋪成大圓圈,等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