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蘇州公布文保事業“十三五”規劃

蘇州公布文保事業“十三五”規劃

日期:2016/12/14 11:03:0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蘇州市政府辦公室昨天公布《蘇州市文物保護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根據該規劃,備受關注的吳文化考古研究將得到深化,爭取在這一領域和太湖水下考古等方面實現突破。     規劃明確,“十三五”時期,蘇州將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研究和把握新時期文物工作特點,抓住重點,突出亮點,攻克難點,積極探索國家保護與社會保護相結合的新思路、新辦法。在考古發掘與研究方面,蘇州將著力做好四類考古工作。一是吳文化考古研究,包括進一步加強對木渎春秋古城址的深化考古發掘,形成科學的結論性意見,組織完成古城址保護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加強吳國王陵的考古調查發掘,重點做好西部山區等的考古發掘。二是新石器時期遺址考古研究,將通過系統全面勘探,以聚落考古新視角對城市東部地帶進行新石器時期遺址聚落發掘,為構建東部地區文化序列以及社會組織結構形態研究提供實物資料。三是太湖水下考古研究,重點抓好吳越古戰場及相關遺址的調查、物探和清理挖掘,北宋花石綱開采地及運輸線路的研究考證,洞庭商幫的商貿線及相關遺存的調查研究。四是配合城市基本建設,做好搶救性考古調查、發掘工作。蘇州還將科學系統梳理近年來城市考古成果,完成相關文物標本庫建設。     規劃同時明確,蘇州將在“十二五”工作基礎上,有效轉變文物保護管理模式;做好遺產申報相關工作,力爭“十三五”規劃期內完成江南水鄉古鎮申遺項目,張家港黃泗浦遺址、太倉天妃宮遺址增補列入“海上絲綢之路”國家申遺預備清單;擴展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范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增加10%左右,總量突破900處,省級以上文保單位完好率力爭達100%,市級文保單位完好率達85%左右,控保建築完好率達75%左右;以首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設立為契機,加強國際遺產合作交流,接軌世界遺產保護理念,打造蘇州世界遺產城市文化品牌。     “十二五”時期,蘇州文化遺產保護亮點眾多,尤其是流經蘇州的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蘇州成為沿線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遺的城市,蘇州古城申遺夢圓。截至2015年底,我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數量達到816處,在冊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總數已達70余家,考古、文物流通、文物保護地方性法規規章體系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我市文保事業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為:吳文化考古研究相對較弱,與蘇州城市的歷史地位不相稱;博物館展陳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古村落古建築保護資金短缺,社會化、多元化保護因政策限制受影響,等等。出台蘇州市文物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對進一步加強全市文物保護利用,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推動蘇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中國江蘇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