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富陽龍門古鎮保護利用雙贏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門戶網站

富陽龍門古鎮保護利用雙贏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門戶網站

日期:2016/12/14 21:27:3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古村鎮保護走在前列的富陽龍門鎮,上周又火了一把。“11月在烏鎮舉行中國古村大會”的浙江新聞發布會,選擇在這裡召開。與會的專家學者與媒體記者,對龍門積極推進古鎮“保護+活化”的實踐表現了極大的興趣,給予了贊許。
  作為杭州全市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龍門是孫權皇族後裔最大的聚居地,積澱了獨具魅力的孫吳文化、三國文化和宗族文化、古建築文化等,是中國傳統村落文化的地域縮影。
  方圓2平方公裡的古鎮內,留存著明清以來的古廳堂65座,古民居300多棟,是杭派古民居的最大聚集地。置身白牆黑瓦的古建築群,沿著彎曲狹窄的石子小路穿行其間,好一派古色古香的“活”氣息。“來這裡,讀懂中國”,著名學者何滿子所言不假……
  “龍門古鎮既是配套相對成熟的景區,也是生活化氣息濃厚的古村落。兩者相得益彰。”鎮黨委書記汪軍飛介紹,這裡保留了7000多原住民,延續著傳統的生活方式。完好的以廳堂院落集聚形式的古代宗法社會結構,原生態的居民生活狀態,對研究我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這種“活著”的保護,遠比推倒重建復雜、有難度。龍門古鎮的保護與發展,得到了杭州、富陽兩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早在2001年,龍門就開始嚴格實施《杭州龍門古鎮保護辦法》,對建築物的立面風貌進行嚴格管控。到2004年,政府已投資1.5億元,對當地古民居進行保護。自2013年以來,政府主導實施“龍門古鎮復興五年行動計劃”,每年財政配套2000萬元專項保護資金。至今已修繕古建築2.3萬平方米。
  “圍繞古鎮復興,龍門堅持規劃先行。”鎮長王波說,相繼編制完成了總體規劃、保護規劃、旅游發展規劃等,形成了完善的保護與發展規劃體系。“整舊如舊,以存其真”,實施龍門古鎮綜合保護整治與復興工程。對一大批與古鎮風貌不協調的建築進行集中整治、拆除,進一步明晰產權,盤活古鎮資源,清理古鎮空間。龍門古鎮“保護與活化”利用的探索實踐,受到了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的認可。
  “當然,單靠政府保護不行,也要靠社會組織和普通民眾廣泛參與。”與會的住建部傳統村落專家委副主任羅德胤表示,古村落的保護,需要打造一個制度、文旅、公益等相結合的完整生態鏈。在嚴格保護的基礎上,鎮政府堅持活化利用,歡迎各方有識之士積極參與,值得肯定。
  當天的會上,龍門鎮政府與古村之友、雲咖啡公司簽訂了“龍門古村之友創客空間”戰略合作協議。王波在簽字儀式後表示,三方將合力搭建古村保護與活化的對接交流平台、返鄉古村創客孵化器,聯手打造全國古村鎮創客空間樣板。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