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中國明清城牆申遺工作形成8+5捆綁模式

中國明清城牆申遺工作形成8+5捆綁模式

日期:2016/12/15 1:18:5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繼中國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之後,中國明清城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之路也邁出第一步。在湖北荊州剛剛結束的中國明清城牆聯合申遺第三次推進會上傳來消息,“中國明清城牆申遺”名單除南京、西安、荊州等8個城市外,宣化、正定、開封、長汀、肇慶等5地也將加入其中,使中國明清城牆申遺工作形成“8+5”捆綁模式。

  “申遺”之路:全國13城打捆申遺

  “中國明清城牆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是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的多城市“組合式”聯合申報遺產項目。2006年,江蘇“南京城牆”、陝西“西安城牆”、湖北“荊州城牆”、遼寧“興城城牆”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09年,浙江“臨海城牆”、湖北“襄陽城牆”申請加入聯合“申遺”項目,2012年4月,安徽“壽縣城牆”及“鳳陽明中都皇城城牆”也同樣提出申請。2012年7月,國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這8個城市共同組成了“中國明清城牆聯合‘申遺’”項目。

  去年,我省的正定、宣化,以及河南開封、廣東肇慶、福建長汀也提出想參與明清古城牆聯合申遺。在湖北荊州剛剛結束的第三次推進會上,13個城市的專家代表均參加,將以“8+5”捆綁的模式聯合申報中國明清城牆世界文化遺產。古城牆歷史價值最高的南京被推舉為“牽頭”城市。

  宣化城牆是獨有的“鎮城”城牆

  據張家口市宣化區文保所的文物專家介紹,宣化古城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宣化古城因長城而建,是長城防御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明代長城九邊軍鎮的代表,“宣府鎮城”有著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和歷史價值。在申報城市的序列中,其他城市城牆分別代表了明清時期的都城、二級王城、府城或州城和衛所等城市體制,唯獨缺“鎮城”這一環節,宣化可以補序列之缺。

  史料記載,宣化城牆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周長12120米,底厚14.4米,高11.2米,為正方形城堡。由於歷史變遷,宣化城防設施大多不復存在,但城垣基本保存下來。今年,宣化區啟動西城牆修復工程,將完成西城牆北段修復工作。此段城牆全長1554米,截至目前有800米城牆完成夯土,全部工程計劃9月完工。

  正定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正定城牆曾被列為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十大古城牆。正定城牆始建於北周,明朝設真定府,直隸於京師,成為拱衛京師的重要城鎮,因此城垣不斷修繕,後世重修或改建均在明萬歷四年基礎上進行。

  申遺時間表:至少需要准備五年

  雖然明清城牆聯合申遺已踏出第一步,但申遺之路還十分漫長,至少需要五年左右的時間准備。去年11月9日在浙江臨海召開的中國明清城牆聯合“申遺”第二次工作推進會上,曾初步制定了中國明清城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時間表”。

  按照這一“時間表”,將於2015年年底前完成申報前的各項准備工作,2016年3月底前正式向國家文物局遞交申報材料,2017年1月10日前正式上報世界遺產中心評審,2017年8月底前迎接國內外權威專家的最終考察,2018年6月底前接待最終考察與世遺評審,迎接世界遺產大會的召開。

  專家表示,大運河申遺前後用了八年時間,明清古城牆聯合申遺前期打基礎至少需要四年時間,再加上一年左右沖刺,預計至少5年時間各方面才能成熟,才會正式提出申請。大運河申遺的成功將為明清城牆申遺提供很好的經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