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老文物身上那些刺眼的“新文身”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
日期:2016/12/14 21:34:3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歷經400多個春秋的雲龍橋風采依舊,但每一個欄桿都被噴上了“新文身”。
粵東會館門前的黃色液體,深深拷問著我們的市民素質。
被塗鴉的文物
堆滿廣告燈箱的粵東會館
文物保護單位作為一個城市的文化符號,是一個地方文化傳統的見證者與記載者。近日,記者走訪了我市文物保護單位,鏡頭下的這些文物,讓人喜憂參半。
在玉林城區最知名的文物保護單位莫過於“玉林八景”之一的雲龍橋了,這座建造於明代的石拱橋已在風雨中挺立了400多年。但是,這樣一座400年後還在使用的石橋,通身布滿了“新文身”,從橋的這一端走到另一端,每一個橋欄上都被寫(噴)上了辦證的字樣及電話號碼,這座歷經滄桑的老橋俨然成了不法分子的免費廣告發布地。
記者隨後來到位於大北小學旁的粵東會館,這座有著濃郁嶺南風格的古建築,則成了夜宵攤檔的臨時倉庫及露天小便場所。記者走訪時正值中午,粵東會館的門口門洞都擺了各種各樣的燈箱廣告箱,這些招攬生意的“工具”都是大北路夜市美食街攤販堆放的。而就在粵東會館門口前一灘灘難聞的怪味和黃色的液體,則是夜宵的市民“三急”之下的“產物”。
雲龍橋地處南橋市場區域,集市時熱鬧人氣超旺,因此,不法分子盯上這裡作為非法辦證的廣告發布地。粵東會館同樣緊挨大北路夜宵美食街,自然成了攤主的方便之所和食客的解急之所。而從西街口到人民路段,這幾百米的美食街美食攤檔就不下一二百家,而能提供洗手間的寥寥無幾,公共廁所更是沒有!這吃了就要“放”,沒有公廁那就“純天然”了。美食旁的粵東會館就這樣長期承擔了這一“功能”。
但在民新路的地藏堂、解放路古定小學內的大成殿、北流新圩鎮的玉虛宮,記者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這幾處文物保護單位毫無“文身”,裡裡外外整潔有序,為何同為文物保護單位卻有如此大的反差?其實大成殿、地藏堂、玉虛宮無一例外地設立有文物保護單位管理委員會,大成殿就在古定小學內,學校把大成殿列為學習傳統文化的實物象征。地藏堂、玉虛宮則由文物部門指導由當地居民委員會組成管理小組,多年來對文物保護單位形成了有效的管理。這份強烈的反差不能不讓我們多了一份思考,這些文物保護單位的“新文身”真的是必然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