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揚州的“黑白”之美:55幅鋼筆畫展現揚州古建築和民俗

揚州的“黑白”之美:55幅鋼筆畫展現揚州古建築和民俗

日期:2016/12/14 11:23:4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文昌閣
  五亭橋
  古城遺址

近日,由揚州市城慶辦主辦、揚州晚報承辦的“我為城慶獻份禮”征集展品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昨天,江蘇省姜堰第二中學的“70後”美術老師王鵬與本報記者聯系,要將自己花一年時間創作的55幅揚州古建築及民俗鋼筆畫送展,以一種特別的方式慶祝揚州2500周年城慶。

55幅鋼筆畫
展現揚州古建築和民俗

這55幅與揚州有關的鋼筆畫,已收入王鵬即將出版的中英文版《蘇中印象》叢書中,全書131幅鋼筆畫,近一半是揚州的風景名勝與民風習俗。

55幅畫作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古建築,為揚州城遺址、蓮花橋、釣魚台、白塔、東關街、個園、准提寺、何園、冬榮園、逸圃、武當行宮、華氏園、蔚圃、文昌閣、揚州文峰塔、大明寺遺址等49處風景名勝。其中還有縣(市)、區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名勝,比如邗江槐泗鎮隋炀帝陵、江都區小紀鎮真武廟大殿、高郵南門大街古盂城驿、寶應縣縣南街周恩來少年讀書處、儀征市天寧寺塔,都以鋼筆畫的形式一一呈現。

第二部分是揚州民俗,分別是揚州三把刀、揚州清曲、雕版印刷、揚州剪紙、富春包子、揚州炒飯。這些是王鵬從揚州厚實的文化積澱,悠遠的民俗風情中精挑細選出來的。

之所以選擇古建築和民俗來展現揚州,王鵬告訴記者,“古建築是蘇中印象的主體,也是一個城市的標簽。揚州尤其突出,當您踏進揚州時,吸引您的肯定是揚州特有的建築風格。至於民俗,則是這座城市人文最直接的體現,所以我特地從吃、聽、用、手工等最能代表揚州特點的角度來挑選的。”

千筆萬畫
繪就揚州黑白像片的厚重

打開王鵬這組揚州鋼筆畫,迎面而來的是一種黑白像片的厚重,不管是建築,還是人物,還是背景,都極為寫實。比如那幅《朱自清紀念館》,青磚、小瓦、矮牆,包括門口那輛舊舊的自行車,都真實地躍然紙上,讓所有去過的人都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王鵬告訴記者,所有揚州的畫作都是在8K大小的紙上創作的,每幅作品要花兩三天,以黑白灰三色,虛實相間的手法來表現。與油畫和水墨畫不同,鋼筆畫是用纖細的筆觸疊加而成。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幅作品都是千萬筆畫繪制而成的。

揚州的畫作中,最難的一幅畫是綠楊旅社。“創作這幅畫總共花了5天。”王鵬說,“綠楊旅社這個建築結構比較滿,另外,畫面的透視角度大,遠小近大的關系,明暗的關系,虛實的關系,都比較難處理。”

在創作這幅畫時,王鵬用到了各種規格的針管筆,其中用到筆尖直徑最大的是0.28毫米,最小直徑0.05毫米。在畫面上,灰暗的部分通常都是用0.28毫米的“粗筆”來畫,畫明亮的部分時就要用到0.05毫米的“細筆”。

曾來揚求學
為第二故鄉城慶獻份禮

對於王鵬而言,創作這55幅鋼筆畫的過程,也相當於一次重新游歷揚州的過程。他告訴記者,他1993年考入江蘇大學美術專業(大專),1997年從揚州教育學院本科畢業,回到家鄉做了一名中學美術老師。“回到家鄉後,秀美的揚州風光一直在我夢裡出現。創作這組畫時,我感覺自己好像一個移居他鄉的揚州人一樣,回到家鄉,把揚州大街小巷的名勝古跡,重游了一遍。”

49個揚州的景點,王鵬幾乎都去游覽過,有些地方如瘦西湖的蓮花橋去過很多次,橋的形貌與氣勢早已镌刻於心,隨手就可畫。“對於記憶中不太清晰的地方,尤其是細節部分不能准確把握的,就請在揚州的朋友拍成各個角度的照片發來。”

得知揚州2500周年城慶,王鵬表示,一定要把自己的這組作品送來參展,除此也想通過《蘇中印象》這本書的發行,讓更多的朋友認識美麗的揚州。“我在揚州求學幾年,深深地愛上這座城市。我早已當它是我的第二故鄉。所以我把古城揚州幾千年的歷史,濃縮在這50多幅鋼筆畫中,展現在世人面前,也是表達自己對它的熱愛之情。”

   (來源:揚州晚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