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悠悠古鎮王二溪

悠悠古鎮王二溪

日期:2016/12/14 10:29:5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在資陽市雁江區沱江之濱的王二溪古鎮,一首兒歌從古傳唱至今。
    王二溪古鎮,距資陽市區僅二十余分鐘車程,是成渝古道東大路上的水陸碼頭。曾經纖夫連連,號子聲聲,商賈雲集,熱鬧非凡。
    沱江發源於四川盆地西北的九頂山,從深山走進成都平原,在金堂趙鎮附近,五流匯成沱江干流,穿龍泉山,跨進盆地丘陵,與王二溪古鎮擦肩而過。沱江攜帶著無限生機,由西北向東南最後匯入長江。
    這條生命之江,承千鈞物流,哺萬物蒼生。就在這王二溪古鎮,千百年來,不知演繹了多少動人故事。
    相傳,2000多年前,孔子因著《春秋》刪《樂經》犯難,不遠萬裡,從沱江逆流而上,來到資陽王二溪,拜訪為母守孝的苌弘,向他學習天文和樂律。為了緬懷兩為聖人的相聚,這裡保存有孔子溪、苌弘溪、苌弘洞、苌弘碑、苌弘橋、訪弘鄉等系列動人傳說和地名。孔子溪和苌弘溪的存在,成為王二溪又名望二溪更有力的證據,那就是“一山望二溪”之說。
    千百年來,小鎮人們過著恬淡悠閒的日子。上至成都府,下到資州(中)、漢安(內江)、重慶的官府通牒,小道消息,很快就成為小鎮人們的談資。
    解放初期,人民政府修建了四川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在王二溪古鎮頭頂上橫空出世,那長跨度、高立交的王二溪鐵路石拱橋,像彩虹,更像“苌弘化碧”傳說的現實寫照,她那偉岸身軀連同王二溪的名字,被載入中國鐵路建築史,王二溪鐵路石拱橋是中國最長的鐵路石拱橋。
    成渝鐵路的出現,取代了千百年來沱江的運載地位,小鎮逐漸失去了昔日的喧嘩。她不能像在沱江邊建碼頭一樣,在成渝鐵路上建一個小站。於是,不能搭上時代列車的王二溪古鎮,就懸停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像一只停靠在沱江岸邊上失去雙漿的烏蓬船,品味起昔日的繁華,感歎著滄桑的無情。
    在王二溪左前方的沱江上游,有一處叫“捏頸子”的地方,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自由馳騁億萬年的沱江,終於被資陽人民捏住了頸子,在水流逆轉狹口處修建了王二溪電站。對於在悠然平緩的沱江上建電站,小鎮人多有微詞,就有了一首新兒歌在小鎮傳唱:“資陽人民枉自干,湊錢修座發電站。水大發不起,水小沖不轉,不大不小機器濫。”
    九十年代初,全國鄉鎮機構銳減,地處王二溪的忠義鎮(訪弘鄉)政府外遷,王二溪古鎮就失去了基層政權的庇護,淪為了鄉野村店。但古鎮人傳承著祖先的遺風,青石板和石梯坎上總有熙來攘往的鄉民,逢場天和節假日的小鎮照樣歡歌笑語。“野渡無人舟自橫”, 王二溪古鎮自然變成了現代社會的另一道風景。
    如今,保留完好的青磚瓦捨,純樸的民風,殘破的沱江碼頭和那山頭上不知建於何代的烽火台,讓你自然睹物思情,去穿越歷史的長河,馳騁悠悠的思古之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