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古建築易遭雷擊的原因和雷擊規律

古建築易遭雷擊的原因和雷擊規律

日期:2016/12/15 1:17:4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一般雷擊類型可分為直擊雷、感應雷、雷電波侵入和球雷四種。對古建築危害較大的主要是直擊雷和球雷。而要產生雷擊,首先必須有足夠的電量積累,達到一定的強度,擊穿絕緣空氣,形成電流通道;其次要有突出的物體造成其周圍電場突變,感應出異號電荷。古建築多為木結構,木材經過千百年變得十分干燥,在雨天潮濕,電阻率變小,並且內部年久積滿灰塵,易積蓄淨電,帶有電荷容易引來雷電流。還有很多古建築建於高山上,本身地勢較高,且位置突出,更容易遭受雷擊;同時有些古建築內高大樹木較多,也容易引雷殃及古建築。

雷擊規律的影響因素。大量雷害事故統計資料和試驗研究證明,雷擊的地點和建築物遭受雷擊的部位是有一定規律的,這些規律稱為雷擊規律。地面上建築物的性質、形狀,以及建築物的結構、內部設備情況對雷擊的選擇都會產生影響。當雷電先驅發展到離地面不遠的空中時,地面上的電場不斷增強,在高大建築物的尖頂和邊緣上場強最大,構成雷電發展的良好條件。雷電先驅就自然被吸引到這些地方,因此高大建築物就容易遭雷擊。  A、地點上的規律。雷害事故表明,多數雷擊發生在靠近河湖池沼和潮濕地區,其次是大樹、旗桿、杉槁,球雷占8%.  B、雷擊部位上的規律。古建築易受雷擊的部位多為屋角獸頭、房脊和梁柱以及豐寶銅頂。北京十三陵長陵的稜恩殿、鼓樓、故宮的承乾殿皆因獸頭、屋脊被雷擊起火,也恰恰說明了這一規律。故此在防雷時應加以防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