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731細菌部隊舊址:各棟建築有地下通道相連
日期:2016/12/14 11:22:1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日軍731部隊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遺址
記者到黑龍江探訪日軍731細菌部隊舊址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迅速淪陷,1932年,日本在東北扶持建立偽滿洲國,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東北在日本的殖民統治下長達14年。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在黑龍江省,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斗爭從未停止過,既發生了由馬占山領導的被稱為“打響了全國抗日戰爭第一槍”的江橋抗戰,也有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後,戰場上仍在進行殘酷拼殺因而被稱為“亞洲最後戰場”的東寧戰役。
提及日軍的殘忍,臭名昭著的731部隊給予國人無法泯滅的痛苦記憶,這支部隊的本部位於哈爾濱平房區,日軍在那裡進行著最慘無人道的活人實驗。
近日,本報記者來到黑龍江省著名的抗戰遺址,尋找山河之中留存的記憶,聽當地人講述鮮為人知的抗戰故事。
江橋抗戰 有組織、具規模的第一場戰役
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江橋戰役一直被稱為是“抗戰第一槍”,但對於這一說法,江橋抗戰紀念館的籌建者、首任館長包長玉認為,過去江橋抗戰被很多專家學者稱為是抗戰第一槍,但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中國軍隊有抵抗,因此說江橋是第一槍不夠准確。應該說,江橋抗戰是九·一八事變後,有組織、具規模的第一場戰役。
6月下旬,記者來到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泰來縣江橋鎮,這裡的抗日戰爭紀念廣場位於嫩江之濱,江橋抗戰紀念館則位於廣場內。包長玉告訴記者,當年的江橋戰役發生在紀念館不遠處,當時的木橋遺址仍然保存。
記者來到嫩江邊,江水滔滔,一塊江橋抗戰紀念地的石碑豎立著,當初的木制橋已經不在,唯有一段木橋墩遺址被圈起來,遺址旁的說明告訴世人,在1931年11月,這裡發生了那場著名的江橋戰役。由於橋墩地勢較低,已完全泡在嫩江水中。據了解,當年,日軍爭奪的這座橋名為嫩江哈爾葛大橋,建於1918年,全長767米,橫跨嫩江。在遺址附近的岸邊,有一座碉堡保存依然完好,瞭望台、機槍眼一應俱全,碉堡外牆已有部分脫落。
當地人王東升老人今年78歲,他告訴記者,自己在江橋鎮出生和生活,他的親舅舅名叫唐鴻舉,當年是江橋守軍馬占山部隊的,但在江橋戰役之後就下落不明。他說,江橋戰役發生時,江橋鎮人很少,只有幾戶人家,戰爭時好多人逃走了,自己多年尋找,也未能找到當年戰爭的親歷者。
東寧戰役
二戰最後的戰場
在中國軍民浴血抗戰時,1942年元旦,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最終形成,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形勢發生變化。作為盟國,1945年8月8日晚,蘇聯對日宣戰,並派兵越過中蘇邊境進入東寧,蘇軍遠東第一槍打響,東寧戰役也成為二戰最後的戰場。
東寧要塞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邊陲,與俄羅斯僅一山一水之隔。近日,記者來到中俄邊境的瑚布圖河,河面狹窄處僅寬約二三十米,對面就是俄羅斯。記者一行2人在東寧要塞博物館研究員王宗仁和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東寧要塞群中的勳山要塞,在進入要塞內部之前,王宗仁將記者帶到一處已經被樹木掩蓋的遺址,這是一處用鋼筋混凝土築成的大坑。王宗仁介紹,這個深坑是當年日軍的狼狗圈,飼養了80多只狼狗,用於看守建築勳山要塞大約2萬名中國勞工,對於逃跑或者反抗的勞工,日軍殘忍地將其丟入狼狗圈喂狼,想起來令人不寒而栗。
記者進入東寧的勳山要塞內部看到,整個大山被日軍掏空,在大山裡修築著復雜的軍事工事。雖值夏季,但要塞中感覺十分陰冷。王宗仁告訴記者,東寧要塞群是日本在中蘇邊境修築的17處龐大的軍事築壘中最大的一處。在每處築壘的地上地下工事都是用鋼筋混凝土澆築,設置有指揮所、通訊室、屯兵室、伙房、浴池、糧庫、彈藥庫、發電所等,並有豎井直通山頂觀測所、通風口和反擊口等通道。地下工事中有許多處同地面暗堡相通,構成地下地上交叉火力網。
王宗仁說,在這場最後的戰役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日聯軍用重要情報直接配合了蘇軍作戰,東北抗日聯軍其一部還被編入先遣支隊,對蘇軍殲滅關東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731細菌部隊舊址
各棟建築都有地下通道相連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占了中國東北,扶持建立了偽滿洲國,開始在東北進行了長達14年的殖民統治,給東北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位於哈爾濱市平房區的新疆大街上,是侵華日軍第731部隊舊址,遺存年代為1936~1945年。盡管當年的建築大多被炸毀或者破壞,但從6平方多公裡范圍內遺存的舊址中,仍然可以感受陰森恐怖的氣氛,731部隊遺址是日軍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的鐵證。
進入舊址,映入眼簾的是一棟長條形的2層大樓,這就是當年日軍第731部隊的本部大樓。本部大樓呈“工”字形,長約170米,內原設有731部隊長辦公室、侍衛官室、診療部、標本陳列室、憲兵室等,是731部隊研制細菌武器和指揮細菌戰的大本營。在本部大樓後,有一座四方樓,是進行細菌實驗和關押被實驗者的特設監獄舊址。在遺址中,小動物地下飼養室舊址、凍傷實驗室舊址、黃鼠飼養室舊址、鍋爐房舊址、南衛兵所舊址等都保存完好。
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陳列館研究陳列部主任高玉寶介紹,整個731部隊的各棟建築都有地下通道相連,地下通道呈“重”字形,一條南北向鐵路,穿過舊址東側,負責為731部隊“一站式”運送所需的一切試驗者和物品。
高玉寶介紹,侵華日軍731部隊對外稱為關東軍防疫給水部,日軍建立731部隊,是為了研究細菌,進行細菌戰。
731部隊當年究竟對多少人進行了人體試驗,高玉寶說,現在已無法得出確切數字,因為進入731部隊的被實驗者幾乎沒有生還者。他說,731部隊細菌生產部長川島清在被審判時供述,“從來沒感到人體實驗材料的匮乏,這幾年實驗人數在3000人以上。”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