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蘇州:靠什麼“纏”住游人腳步
日期:2016/12/14 21:43:3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c\J8_(~d.d0轉自蘇州古建網
i\K|!yO^!i+]5p0A2y1W*F#G^02500多年歷史每塊磚都有故事99古建網ac*v7|:e3n^g(U/[B
99古建網!Q:u$c*c.^6X$g*|bVj3GH u99古建網Kv/h%T j-k(q
99古建網np`4pA~R文化蘇州文化產業99古建網AV7V]efcq[`
99古建網6G-s'T5Vv9^Ok*f;z$b生活在別處,這是句時髦話,而蘇州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透過遠道而來的游客驚訝的目光,常常被再發現。99古建網a@g f!}@M)Se
99古建網0s s3^2ch$^$O同樣一幅繪著園林小品的亂針繡,在拙政園門口的小店裡,80元的價格,蘇州人覺著“咬手”,外地人卻愛不釋手,在游客眼中,蘇州文化的價值常常被重新估量。旅游,是展示古老文化最好的載體。
;UQw4f"b!^)h6r08C2Ls\K+hq m0同樣,獅子林有了貝聿銘,桃花塢有了唐伯虎,天平山有了范仲淹,古往今來,風雅傳頌。一個旅游景點,有了文化的魂,也就有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7@{e o)m:m'V2V?01Bvo)X/A0提起蘇州,有兩頂“皇冠”必戴:一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二曰全國重點風景旅游城市。毫無疑問,得天獨厚的歷史遺存,最能“纏”住游客的腳步。99古建網$M'v#sTB
99古建網~/f/TQ'y6o,c一磚一石
bJBR Fg7dA1q W0pu_uEY0說不盡的傳奇故事
&O3j5R+R'f^l0Tqr)_I*K,s'[;m0陳冬慧,在留園當景區講解員已有好些年頭了,對這個浸透了400多年文化的園子感情很深,這裡的泉石、花木、亭榭她都如數家珍。這兩天,她又有一項重點的講解工作:向游人講解牆上的碑碣。因為一支專業碑拓工作隊進駐了留園,正對園林中的碑刻進行全面拓印,以搜集、保存完整的拓片檔案資料。“這些寫的是什麼?誰寫的?”平時無暇留心碑刻的游園客人這回紛紛好奇地問她。99古建網^6bXvnI
99古建網&]&M wV1vec4L“在一個占地35畝的園子裡,真要細細講起來,三天三夜都講不完的。”陳冬慧說,別看留園不大,凌波而過的水廊、溪澗、臨池而建的樓閣軒榭,都是蘇州園林造園藝術的佳作。還有漏窗、回廊、園內的山石、古木、綠竹、花卉,幽遠寧靜,讓人回味。“可以說,留園的每一塊峰石上都有歷史。”同樣,嵌在留園“聞木樨香”北面游廊上的王羲之的“鵝群帖”,“古木交柯”景點處的“蘭亭序”等,都是十分珍稀的墨寶。“字裡行間承載的歷史人文,也是園林文化底蘊的組成部分。”
*\*fpp|-P?0aM9dh Oo]%l0在蘇州園林裡工作的人,對園林都像自己寶貝似的鐘愛著,這種癡迷源於蘇州古老的文化。不光是留園的石頭,拙政園裡“長開不敗”的荷花,也是古董級的。今年夏天,拙政園過500歲生日,生日禮物就是萬余株名貴荷花,“從拙政園出生時,荷花就幾乎一直跟園子形影不離了。”關於荷花的淵源,拙政園的工作人員都知曉,園子的第一代主人、明代御史王獻臣費時16年建園時,荷花必不可少,拙政園中園的建築物名也大都與荷花有關。園主的荷花情結不僅在觀賞,還表達著他因受明朝特務機構東廠的幾度誣陷而解官還鄉後,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一朵小小荷花,在這個古典園林裡也滲透了文化。99古建網7X.Bj4m6E x
;x2d |t T.F Q8Gg0滄浪亭、獅子林、藕園、網師園……蘇州城內有大小園林將近200處,九大世界文化遺產更是名聲鵲起,看了幾百年,每到周末或假日,依然游人如織。這裡有歷史沉澱的建築、園藝、雕刻、繪畫、詩文、工藝美術,融於一體,每個人看到的和喜歡的都不同。還有盤門,這座蘇州僅存的水陸古城門並存遺址,獨特的建築特色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北看長城,南看盤門”,著名建築專家陳從周教授曾這樣評價,在更多南來北往客眼中,古老的城門飽含滄桑,每一塊城磚上都有一個蘇州故事。99古建網kC`\j
P5M:W@yJR-d(M0這些,都是蘇州旅游最值得驕傲的資源。99古建網0\-_Spg+`
99古建網w`%} _1FGO7Zb小巷深處
m$]s gQ09U{i\"P0閒閒品得萬種風情
qzcP:RJD*e'^0O Uy~._qw&}/\0事實上,游人走進蘇州城,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園林。讓我們記錄幾個游客短暫的蘇州印象。99古建網v rLHdG%q rg V
99古建網p"j~ gG4`H這個十一,從北京來蘇州的小瞿在留園,體會了一番“時空隧道”的感覺。一走進留園大門,還沒見人影,就先聞悠揚古筝與低沉的篌聲。轉過屏風,只見得兩位古裝美人十指輕彈,琴聲悅耳。再往前行,恰航軒裡正上演著如珠落玉盤的蘇州評彈,而對面的水池輕舟中,一位古裝麗人正抱著琵琶輕唱,綿綿委婉的唱腔如行雲流水,仿佛穿越了歷史的長廊。“如果不是邊上有跟我一樣的游客,真以為自己走錯了時光,那樣的景致配上那樣的妙曲,恍如隔世。”小瞿笑稱像他這樣的北方粗人,可算是見識了小蘇州的玲珑精致、文化積澱。99古建網 mR}5V8]W
go\iRKiOb@0這種文化的沉澱,不僅僅在園林裡。一街一弄、小巷深處的尋常百姓家,在高雅之外,也有市井百態的俗態,讓你無比享受。今年夏天在蘇州閒過了大半月的大學生羅佳,對蘇州那些裡弄裡的美食念念不忘:桃花塢大街上一個連招牌都沒有的燒餅店,只在一側小黑板上寫上王氏林記燒餅店,每回去都要排半個小時的隊,除了好吃,還有什麼理由?那個鹹豬油大餅,味道特贊。還有西中市靠近阊門的那家豆漿店,從晚上七點,開到早上,滾燙的鹹豆漿、粘稠的白粥,還有自家小菜,深夜睡不著的時候,羅佳會和同伴一起去那裡尋找溫暖。當然,在平江路上,不僅有好吃的蟹殼黃、雞腳、赤豆圓子、更有臨水的優雅環境:在甜品店或咖啡館享受昆曲、流水,或推窗發呆,還可以和隔壁家好婆聊聊天,消磨一個下午也是很惬意的。這種閒散恬淡,難道不是蘇州獨有的文化韻味嗎?99古建網0~2Ms\ _V
`'v;w&aBr%{t0一位上海游客說,隔上一陣子,她就會去趟蘇州歇歇腳,倒不是要去逛什麼園林景點,就想在這個城市裡找個安靜的地方發發呆,“誰讓蘇州是上海的後花園呢,這個寬松的城市最適合歸隱休憩了。”這個城市,歷來都是各代官員退隱之地,這種氣質已滲透進尋常百姓家。99古建網 sYN5P1A6\I*A2n
99古建網ay hs9M-z7rnia$H蘇州的旅游資源豐富,景點人文數不勝數,最吸引游客腳步的,始終是那些浸透了文化的勝地。現在很多自助游背包族不需要導游介紹和指引,一下汽車就直奔園林、風景區,去虎丘看看吳王阖闾的墓,到寒山寺體會張繼的《楓橋夜泊》,循著一段歷史、一句古詩,自由自在地游玩蘇州,尋幽探古,別具了文化的婉約。
"J#x]y&u#a0iN b(b^,_)Y0Fv0吳文化
2O,ox+k_;qe0;]W D3~?zh)K*{0我們還需要一個整體展示
5qU+i b|y'X01~b6giK V0在中國學習中文的德國小伙馬克對蘇州文化幾近癡迷,尤其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博物館,他一有空閒就會去“鑽”。校場橋路的桃花塢木刻年畫博物館、西北街上的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景德路上的蘇州刺繡藝術博物館,還有蘇州碑刻博物館、民俗博物館、園林博物館等等,馬克都是熟客,通過這些專業博物館,把蘇州的園林、工藝、民俗、刺繡、絲綢、戲曲等源遠流長的文化生動展示出來,馬克認為這是了解蘇州文化最好的形式。但穿梭於蘇州街巷尋找博物館的馬克心頭至今有個很大的遺憾:目前,蘇州城內還尚無一個能向游客和市民系統介紹和生動展現蘇州發展歷史和內涵特征的場館。“這正是蘇州文化旅游的一大缺憾。”最近,蘇州吳文化研究會的一份調研報告裡,對蘇州歷史文化的系統性展現上,也提出了相同的建議,“蘇州沒有一個綜合展示吳文化的場館,作為一個文化城市,博物館是重要的標志,蘇州的各類博物館應具有歷史性、典型性和成長性,並在場館設施和觀賞效果上體現時代性和人文性。”對於2500年歷史的蘇州,需要讓過客有一個直觀而系統的文化感受。
#YPy'QlaB*FP0#S0fSV!R"Ks0蘇州吳文化研究會的另一項建議則是旅游活動的文化體驗性。蘇州古城的歷史保護,給游客留下了一個文化旅游資源的寶庫,怎麼讓它完整地展現出來,還需要通過人文觀光、修學求知、民俗風情、藝術欣賞、宗教節慶等各種旅游活動,面對外來游客的好奇,如何讓他們盡快從陌生到融入憧憬,需要一個體驗感受的過程。“聽不懂吳侬軟語,也能感覺好聽,看不懂蘇州園林,但覺得好看。”北京人小瞿很喜歡留園的吳?Q蘭薰這種游覽方式,希望多一點園林景區能創造這種回歸文化的歷史氛圍,讓游客能身臨其境地體驗、憧憬、遐想。99古建網Y:}8_]RLT c7O
;R#o uJM0畢竟,文化不僅僅是刻在牆上、寫在紙上的,更應該是活躍在民間、融於現實生活中的。99古建網p&v~b#H^
99古建網ybE5CTC(p來源:城市商報 □商報記者 顧曉芸
n[FL(N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