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恩法師:保護寺院文物 僧團與文物部門觀念差異大_中國文物網-
日期:2016/12/14 21:32:5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摘要]:10月24日至25日,第四屆世界佛教論壇在江蘇無錫舉行,來自52個國家和地區的千余名佛教界人士、專家學者和其他社會知名人士出席了本屆論壇。北京通州天寧寺法恩法師參加本次論壇並向大會提交了題為《寺院管理與佛教文化》的論文。該文分析了文物保護部門和佛教僧團看待及保護佛教文物的不同視角及現實存在問題,並指出,佛寺一般被政府定為文物保護單位,但寺院與政府直接管理的文物單位在使用與管理方面觀點與做法上往往不同。後者履行的是保護職責,文物只可展示或庫存,不可使用。而前者的文物幾乎都在使用中保護。希望佛教界和文物界進行
北京通州天寧寺(圖片來源:資料圖)
古來佛寺,與佛有關的一切器物,無論是鐘鼓、爐鼎皆稱法器;與佛有關的一切儀式,無論歌舞、拜誦,皆稱法事;與佛有關的一切宣教,無論文學、藝術,皆稱弘法。並無佛教文化一詞。
佛教文化乃近代學術稱謂。其內容廣博宏大,無所不容。與佛教密切相關的一些文化,依現代學術觀點劃分即有哲學、歷史、文學、醫學、文物學、宗教學、倫理學、社會學;以及雕塑、鑄造、雕版、攝影、書法、金石、繪畫、音樂、舞蹈、戲劇、法器等,佛教幾乎涉及到所有傳統文化領域。但在僧人眼中,所謂佛教文化,都不過是住持三寶,弘揚佛法的當家之事,也是佛教的諸般法門。
寺院管理中的佛教文化是獨具特色的。例如在對待寺院文物方面,主管部門與佛寺就會有不同理解。佛寺一般被政府定為文物保護單位,但寺院與政府直接管理的文物單位在使用與管理方面觀點與做法上往往不同。後者履行的是保護職責,文物只可展示或庫存,不可使用。而前者的文物幾乎都在使用中保護。
博物館的宣德爐一定作為特級或國寶級文物在展櫃中展示或庫存,而佛寺中的宣德爐可能每天都在用於焚香;古鐘博物館的古鐘只可眼觀,不可隨意敲擊,而佛寺中的古鐘卻要日日敲擊,終年不辍,千百年不絕其聲。此類文物,僧人一般可自主擇用,但對建築與依附於建築上的雕塑造像則監管甚嚴、束縛過多,甚至任憑文物毀壞,以致蕩然無存而不准搶救。
今以本寺——北京天寧寺為例說明。
天寧寺始建於唐代,歷代屢有興廢,今建築僅山門、接引殿及左右配殿為康熙年間所建,塔卻建於遼天慶九年(1119年),距今已九百余年了。1988年天寧寺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因是寺內保存有聞名國內外的千年古塔。塔呈八角形,每面皆有極其精美的磚雕佛、菩薩、金剛、力士等造像。據《重修天寧寺碑記》所載:
塔之八面主尊: 南面大日如來,五佛冠、智拳印;西面阿彌陀佛,禅定印,左右侍觀世音、大勢至;東面藥師佛,右手觸地印,左手施願印,日光、月光侍左右;東南西南,普賢、文殊;東北西北,像毀難辨。
但現在除南面哼哈二天神雕像基本完整外(其實也搖搖欲墜,殘碎嚴重,朝不保夕),其余塔面的雕像則殘破更甚或完全消失了。這些雕像莊嚴如法、精美異常,是天寧寺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天寧寺塔主要價值所在。我們希望修舊如初,把這些珍貴雕像修復完整。但有關文物管理部門卻以不符合文物保護法為由不予批准。天寧寺塔是全國重點保護的文物,雕像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現在任憑它風化殆盡,何談保護二字?
我國是文物大國,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文物異常珍貴,歷經無數劫難保存至今的文物,在保護方式及方法上,實在不容有絲毫閃失。遺憾的是,無論是坐擁文物最多的寺院,還是掌握文物生死大權的文物主管部門,在保護理念上都存在不同觀點。
我希望,面對古代佛教文化遺產,無論佛教界還是文物界都要進行反思,要認真研究出一個既能科學、合理保護佛教文物,又與佛教傳統保持一致的辦法,使佛教文物得到真正保護,使佛教文化發揚光大、傳至久遠。
在寺院裡保護古老文物十分重要,那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文化遺產。更重要的是,我們今天做的一切,要在千百年後成為被後人崇拜的文化遺產。我們今天不繼承和保護前人留下來的珍貴遺產,我們是時代的罪人。同樣,我們今天所做的並留給後人的東西都是糟粕,我們也是時代的罪人!所以,我們要非常嚴肅、認真的做好寺院佛教文化建設。舉本寺之例說明。
北京天寧寺接引殿修復後東西二壁空白無物,我們准備請高手繪制兩堂壁畫。佛寺畫壁畫,乃千年大計。敦煌壁畫,傳諸千年,成為世界文化瑰寶;北京法海寺明代壁畫,歷數百年仍熠熠生輝,為世人所贊歎。我們希望我們所繪壁畫,也要成為傳世之作。為此,我們廣泛聽取各方專家意見,收集壁畫方面各種資料,最後延請敦煌的、美院的、畫院的、民間的壁畫畫師來京獻藝,我們最後從中選出最滿意的方案、最滿意的畫師。壁畫完成後,得到佛教界和美術界的一致好評與贊歎。
寺院管理在佛教文化方面的體現無一不與弘法相關,也無一不與世法相關。希望寺院做法不違政府法規,希望政府執法尊重佛教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