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管城回族區古建築及近現代代表性建築居多已修繕

管城回族區古建築及近現代代表性建築居多已修繕

日期:2016/12/15 1:34:2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管城回族區政府公布了“河西袁遺址”、“熊兒河橋”、“小魏河墓群”、“書院街(含唐子巷)古民居群”等16處不可移動文物為第一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結合第三次全國青磚文物普查工作的成果,管城回族區文物局對普查中復查的和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了分析、篩選,最終確定16處具有較高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為第一批擬選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經專家論證後,提請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研究通過,並發布公告,向社會正式公布。

    此次公布的16處文物保護單位包含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及近現代代表性建築。古遺址涵蓋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夏、商、周各時期遺址,分布面積大,文化堆積厚,歷史研究價值突出。小魏河古墓群著重反映了漢代墓域、布局及喪葬制度、墓葬形制。書院街(含唐子巷)古民居群是老城區古街道的最好見證,它不僅對研究民國時期鄭州民居建築具有重要意義,而且也為研究當地經濟文化的形成、發展提供了參考資料。各部門、各有關單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要求,切實做好保護管理和利用工作,體現了政府對文物保護工作極大的重視和支持。第一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公布,為管城回族區實現文化繁榮、經濟發展增添了一筆寶貴的財富。這件事情的發生過程毫無新意和沖擊力:一個剛開始大家並不怎麼熟悉的建築物被有關部門拆除,媒體報道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然後公眾開始羅列其典故和意義,齊聲共討,相關方面叫停。近年來,類似這種對文物的破壞過程在國內其他地方多次上演。

    只不過暫時還處於潛伏期,或以另一種形式被破壞。就以位於江海區的陳少白故居和位於鶴山的胡蝶故居為例,這些年不知道有多少專家和網友在諸多平台上發聲,呼吁加強重視和青磚保護力度。網絡上經常可以看到帶著崇敬心情前去的專家或游客的失落聲音:故居年久失修,破舊不堪,游人十分稀少。2009年賣座大片《十月圍城》上映,陳少白為廣大五邑人了解,使得進一步保護陳少白故居的聲音達到了一個高潮。遭遇像梁林故居被拆一樣的命運不大可能,因為它們暫時還沒有在城市新一輪的規劃改造藍圖中。然而,不得不說的是,它們也只是掛著一個文物的牌子而已,並沒有得到深層次、高水准的文化內涵解讀和挖掘。有這樣幾十個古村落,它們大多數清代以前形成,廣府、客家、潮汕文化相互交融,形成豐富多彩的建築文化,並保留著某一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地方特色和民俗風情。那裡空氣清新、風景優美、古風猶存,是惠州悠久歷史與村落文化的活化石。

    仿佛可以看到昔日葉挺將軍的點點滴滴。此外,政府還新建了葉挺紀念館新館、葉挺銅像廣場、牌坊式門樓,與旁邊的池塘、果園融合一起。在紀念園不遠處,還集合了周田老屋、碧滟樓、會水樓、瑞獅圍等歷史建築,現今成為了旅游景點。時而發現一些形體龐大的古老樹木,樹干粗而結實,枝繁葉茂,不少小孩在樹下玩耍。村民介紹,像這種古老的樟樹一共有13棵,還有一些青磚古老的榕樹和相思樹。政府為了保護古樹,專門為古樹林修建了古樹公園。葉挺小時候幫家裡干農活,辛苦勞作之余常於樹下休息;在抗戰時期,黨組織也經常在樹下召開群眾大會,向農民進行抗日救國的宣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