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在古建築中多是成對出現,吉祥、安康是其基本意思,還有生活美滿、子孫滿堂之意。狻猊在古籍中是和獅子同類的猛獸,《爾雅"釋獸》中說"狻猊,食虎豹"。將其用於裝飾屋面,大概是象征鎮災降惡的意思。獬豸外形似龍,尾部似獅卻生獨角,十分奇特,也是傳說中的一種猛獸。據《異物志》載:"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見人斗則觸不直者。"選擇獬豸裝飾殿宇,含有主持公道的意思。行什因排列在第十個,故稱"行什",是個猴子形的走獸。行什在一般古建築上極少使用,只有在北京故宮的太和殿上可見到,所以它只出現在等級最高的建築上。獅子、天馬、海馬、押魚、斗牛,都是猛獸或猛獸的化身。自然界中的獅子凶猛無比,無需雕琢。天馬則不同,在馬的兩肋處憑空添加了兩個翅膀,故稱天馬。馬善奔跑有"奔跑如飛"的形容,古人還感不夠,加上了翅膀。斗牛外形似牛,古人覺其忠厚老實,不夠凶猛,故將其裝扮成身披鱗甲、神態似龍的異獸。海馬、押魚,卻被古人雕琢得面目全非。海馬似馬,押魚似龍(古代傳說中的"虬龍"即有角的小龍,尾部帶鳍似魚形),都增加了幾分威嚴,象征著尊貴。
把這些小獸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處,象征著消災滅禍,逢凶化吉,剪除邪惡、主持公道之意。古人把建築裝飾上這些走獸,使古建築更加雄偉壯觀,富麗堂皇,充滿藝術魅力。梁思成評價道:"使本來極無趣笨拙的實際部分,成為整個建築物美麗的冠冕"。
在天安門屋頂上東有吻獸10個,傳說這是"九脊封十龍"表示每天有10條龍來守護宮殿。在正脊兩端有龍頭形正吻,吻背上插著扇形的劍把,據說是為了防止它逃走,垂脊上有個仙人和九個走獸:龍、鳳、獅子、麒麟、天馬、海馬、魚、獬等。古代文人說這些吻獸是"躍蒼龍於瓦甍",頗有趣味。傳說,南海有魚虬,尾似鸱,可激浪成雨,在屋頂上安了這種鸱尾吻獸,就能避免火災。
除其主要作用是裝飾,反映等級,避邪之外,吻獸還有很多其他的作用。如加固作用,為了使吻獸固定,它必須用很長的釘子與屋脊相連,這樣做就加固了屋脊,從而也加固了殿頂。
當人們看到感慨古老的建築和精美壁畫之余 ,往往被屋頂形態各異、樣式眾多的吻獸所吸引 ,這些出自明初宮廷匠師和地方工匠之手 ,經歷了幾百年風雨的瓦頂龍形飾件 ,以它獨有的魅力讓人驚歎不已。這些龍的同族子孫們 ,個個生氣勃勃 ,姿態萬千。愚頑中透出一股難以言喻的靈氣 ,似乎它們不是人工意造 ,原本就是大自然中某種動物脫模而出。這些吻獸如同守護神一樣,忠實地挺立在各自的崗位上,沉默而威嚴。幾百年的風吹雨打沒有改變它們的神韻。只有厚厚的苔藓訴說著歲月漫漫 ,這些精美的建築裝飾以它高超的藝術魅力和獨有的文物價值留芳於世,供後人學習、研究、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