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幣池”現象成風 且看哪尊文物的招財業務強_中國文物網-文博
日期:2016/12/14 21:32:1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廣東省佛山市的祖廟博物館中的一個銅像照片走紅了。在該照片中,銅像成為“功德箱”,錢幣堆積成山。從圖中看,大多數“捐出”的錢都是五毛和一塊。而這已經不是景區展品第一次“被扔錢”了。不過,這“被扔錢”的地方和被扔的錢也不盡相同。
資料圖:8月11日,西安,游客在樓觀台景區游覽時發現:文物上加裝了玻璃罩後雖然保護了文物,可是卻成了一些游客投擲零鈔的功德箱、許願池。
不只是功德箱,玻璃罩、溫泉、地牢、烏龜背上都能扔錢。
在不少景區裡,一些“神獸文物”常常被加裝玻璃保護罩。這當然是為了保護文物。不過,在保護的同時,玻璃罩也給了這些“神獸”提供了接受“供奉”的機會。比如,西安景區的石牛、石獅就收到了大量一毛錢到一塊錢不等的“賄賂”。
除了靜態的“神獸”,一些還能動的動物也成了招財的吉祥物。今年9月,大連市一間海洋館就被曝出,有游客為求好運,在景觀池中丟擲錢幣。而池中的養殖烏龜不僅在硬幣堆內寸步難行,身上還背滿了紙幣。
如果說上面這些扔錢的行為還姑且能被看作是游人祈福,那麼下面的這些就有些不好理解了。
例如,北京自然博物館的恐龍骨架也收到了各種硬幣、紙幣。有媒體稱,目測金額可達數百元。而重慶沙坪壩區白公館的地牢和刑具上,也都有人扔錢。
事實上,比起方方正正的玻璃罩,一些水井、水池、水缸更容易成為扔錢的目標。比如,天津瓷房子入門正中間的一口大瓷缸,已經被討彩頭的游客扔滿了錢幣,各種幣值的紙幣和硬幣滿溢。而趵突泉景區裡的不少泉池底部也都有被扔進去的硬幣。
甚至連美國黃石公園的溫泉也在劫難逃,不過這裡的溫泉似乎對人類的“饋贈”反應挺大。由於游客紛紛向溫泉裡投放硬幣,過量的硬幣、垃圾、落葉等使溫泉變了顏色,還堵塞了通風口,減緩了水循環。溫泉因此由藍色變成黃綠色。
當然,如果沒有水也沒關系。游人總是會自行找到一些投擲的標靶。前幾日,就有游人被拍到在開封府景區,向包公案前的三口鍘刀的獸頭嘴裡扔錢。
對於扔錢這種事,多數人還是偏好用硬幣,不過這種習慣也會根據所處的環境有所變化。作為游人祈福的對象,雖然西安石碑外部的玻璃罩沒有縫隙,但還是擋不住游人的熱情。不少游客把零鈔卷起來,從上面留下的通氣孔中塞進去。
除了能在市面上流通的貨幣,還有人顯得更為有誠意。他們扔的是銀行卡。趵突泉景區的漱玉泉水質清澈見底,池底的硬幣、紙幣也清晰可見,其中紙幣以五角面值為主、硬幣以一元鋼镚兒居多。而工作人員還能在池中找到不少卡片,其中大部分是建行、工行、農行等銀行卡或信用卡,除此之外,還有剪發卡、校園卡、就診卡等,總共二十多張。
該景區的工作人員介紹,從卡片上的信息看,它們的主人很多是來自外地,“很多游客把這裡當做許願池,就把銀行卡扔進去了”。
對於這些扔出去的錢幣,景區也都有一套處理辦法。
趵突泉公園的一位工作人員就表示,針對這些“許願幣”,旺季時期景區大約半個月左右打撈一次,淡季一到兩個月清理一次。“每次打撈完畢之後,還不斷有游客將硬幣投進水池。”打撈出的錢怎麼處理?景區的工作人員表示,一般都是清理干淨後上交市財政局。
天津瓷房子博物館將大瓷缸裡的錢幣全部用於慈善事業。今年10月黃金周清理出的錢幣則打包捐贈給天津市動物園,以提高動物的福利待遇。
而在北京的白雲觀,游客可以用十塊錢換一堆銅板,然後乒乓開砸,即所謂的“打錢眼”。每天傍晚工作人員下梯子去撿,第二天再兌換。
英國著名景點白金漢宮前的噴水池裡也散落著大量的硬幣。據說每天都得清理。據英國媒體調查,2006年一年英國人花在扔硬幣上的錢就有300萬英鎊,約3000萬人民幣。英國的人口約為6000萬,折合到每個人身上約為半磅,約5塊錢人民幣。
小編表示,如果我去任何一個景區,看到任何一個地方有一大堆硬幣或紙幣,我估計也會掏錢出來砸進去,說是祈福就過了,我壓根不會想有什麼好運,而是扔錢實在是一個任性而且充滿豪氣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