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國家文物局暗查文保單位和歷史街區

國家文物局暗查文保單位和歷史街區

日期:2016/12/14 11:09:2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2月4日,國家文物局通報了2015年文物火災及相關案件的處理情況,以及近期開展的文物消防安全抽查的相關情況。     國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長劉銘威在通報會上表示,2015年,國家文物局共接報文物火災事故21起,其中國保單位發生火災6起,省保單位6起,火災涉及古城鎮、古村寨及文物建築等。甘肅興隆山古建築群祖師殿、重慶黃山抗戰遺址之草亭、雲南大理拱辰樓和安徽祁門一本堂等發生的火災事故,損失較為嚴重。火災事故原因包括電氣線路或者電氣設備故障引發火災8起,人為縱火或者不明外來火源引發火災3起,使用明火引發火災2起,8起火災事故至今原因不明。     為掌握各地文物消防安全現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文物消防安全工作,1月21日至28日,國家文物局派出檢查組,分赴遼寧、浙江、山東、湖南等地,對文物建築消防安全工作進行了抽查。     “檢查組共暗查了33處文物保護單位和2處文物建築集中分布的歷史街區,其中暗查國保單位19處。”劉銘威說,一些文物開放單位安全意識淡薄,日常管理不到位,人員不在崗、巡查不及時,無視火災隱患和安全漏洞,對參觀游覽人員不安全行為放任不管,甚至有的文物單位工作人員在古建築內或者文物修繕工地內吸煙。一些文物單位在文物建築內使用明火燃爐取暖、燃香或者點蠟燭,在文物建築院內或者保護范圍內焚燒建築垃圾、燃放煙花爆竹等。一些文物單位電氣線路敷設和電氣設備安裝使用不規范,老舊或者已廢棄損壞的電線、電氣設備未及時拆除和更換;電氣設備周邊無任何防火隔離,且無人看管;在文物建築內使用電暖器,且在電暖器周圍放置桌布、棉被等可燃物品。     國家文物局將暗查中發現的重大火災隱患反饋給相關省份,由省文物部門督促文物單位屬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整改,並將整改情況上報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局還要求各地文物部門對照本次檢查結果,組織對本行政區域內各文物單位內可能存在的火災隱患集中開展自查自糾。 (來源:中國文化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