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開的第49次市規劃委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潘安湖濕地公園潘安古村規劃設計方案,一座彰顯徐州傳統民居特色、集逸靜雅致和休閒度假於一體的潘安湖濕地公園潘安古村建設項目即將啟動,這是我市修復采煤塌陷地、實施生態再造的又一典范。
市委書記曹新平要求,古村落內建築要保持北方民居的建設風格,並大膽引入現代建築元素,做大建築的開間,切實提高建築的居住、經營等實用性。要把握好建築的空間尺度,做好古村落的交通組織,研究好
古建築的造型和用材,充分彰顯古村落古色古香的歷史風貌,把古村落打造成為扮靓潘安湖的一顆明珠。
變廢為寶 實施生態再造
潘安湖濕地位於賈汪區南部,地處徐州主城區與賈汪區中間地帶,距兩地均約18公裡,距京滬高鐵徐州東站約5分鐘車程,區位和交通優勢突出,為“三重一大”重點建設項目,該項目占地面積約25至30平方公裡,核心景區約2萬畝。
潘安湖濕地集“基本農田再造、采煤塌陷地復墾、生態環境修復、濕地景觀開發”四位一體,潘安古村規劃項目位於潘安湖濕地公園中心區一座小島上,北靠園區主干道,南望潘安湖,成為濕地公園中絕佳的休閒度假場所,規劃項目建築面積約2.5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後,潘安古村將打造成為集文化、度假、餐飲、娛樂於一體的景觀度假建築群。
傳承文化 傳統民居再現
潘安古村規劃用地現為較為原始的自然生態濕地,其周邊公共服務設施部分已建成,如北側濕地主干道、西南向醉花島等,另有部分設施准備建設。潘安古村作為濕地公園中心,為潘安湖和各個島嶼形成景觀中心,將各景觀資源有效連接,並最大化景觀價值,場地自身也借助周邊景觀資源得到價值的提升。
建築以再現徐州傳統建築為目標,塑造地道的徐州傳統街區形式,設計借鑒了南方濱水建築的空間關系,與自然結合,力求營造一種近乎自然生長的肌理,形成建築錯落有致、街道蜿蜒曲折、空間有開有合的集群。建築單體的材質以就地取材為原則,采用我市本地的木構抬梁、
青磚灰瓦,建築立面通過木質的廣泛使用而更通透靈動,整體風格樸素秀氣,塑造隱逸古村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