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古埃及金字塔的藝術成就?

古埃及金字塔的藝術成就?

日期:2016/12/15 0:54:1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埃及古王國時期最主要的藝術成就體現在巨大、宏偉的皇陵建築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圖特卡門面具金字塔。在埃及開羅西北約十幾公裡的吉薩,有大大小小70多座金字塔,規模宏大,充滿神秘感。這裡擁有埃及最著名的三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門考拉金字塔,其中最高大的胡夫金字塔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在哈夫拉金字塔附近,莊嚴地匍匐著一尊巨大的雕像,這就是世界著名的《獅身人面像》,也稱為《斯芬克司像》。

  這座雕像是由整塊的天然巖石雕刻而成,高達20多米,面部約有5 米長,僅頭上的一只耳朵也有2 米左右。雕像的頭部被刻成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的頭像,身子則是呈坐姿的獅子形象。法老頭戴菱形王冠,前額上雕刻著神秘的聖蛇,腦後雕刻著象征神權的鷹。他的下颌原來還有一部莊嚴的胡須,但後來由於炮擊而跌落,現收藏於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

  盡管雕像的面容如神似獸,但仍保留著法老哈夫拉的相貌特征和威嚴的氣派。他面向東方而臥,兩眼直視前方,眼神威嚴而平靜,仿佛在看守著金字塔的秘密。拿破侖入侵埃及時,為尋找通往雕像內部的通道,法軍進行了炮擊,導致雕像的鼻子和眼睛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這使得雕像的面部在風沙彌漫、日影昏暗的時候,表現出一種朦胧的神秘感和奇異莫測的笑容,後來竟成為表情神秘的代名詞。

  把法老哈夫拉的身體雕刻成獅子,用人和獸的混合體代表最高統治者的權威,這是埃及人的創造。在古代埃及,獅子是戰神的化身,也是力量的象征,法老把自己的形象與它的形象混合起來,是為了誇耀神秘的威力,使自己成為萬民崇拜的偶像。陵墓旁建立這樣巨大的雕像則象征古代法老的靈魂不滅,永遠保持著對人世間的權威統治。獅身人面像數千年來孤傲地臥伏在古埃及那廣袤的沙漠上,守衛著法老們的陵墓,歷盡了人間的滄桑。它是古代埃及藝術家們的偉大創造,也成為無數後人崇拜和朝聖的偶像。

  古埃及藝術的特點:風格穩定、等級分明,在寫實風格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的表現,其風格壯麗、宏偉、明確。有著嚴格的規范,如正面律:人物頭部以正側面表現,眼睛、肩為正面、腰部以下為正側面

  第一節 古代埃及藝術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足以為古老的文明之一,唯一可以與之匹敵的是發端於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古埃及文明以尼羅河為中心,正是尼羅河在紅海和利比亞沙漠、撒哈拉沙漠之間滋潤出狹長的綠洲地帶,這成為古埃及文明的基礎。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社會已經出現階級的萌芽,公元前4000年前後埃及出現奴隸制國家。埃及古代史通常被劃分為六個時期:

  古樸時期(3100BC-2770BC);

  古王國時期(2770BC-2200BC),第一王朝至第六王朝;

  第一中間期(2200BC-2050BC);

  中王國時期(2050BC-1786BC),第十一王朝至第十二王朝;

  第二中間期(1786BC-1560BC);

  新王國時期(1560BC-1087BC),第十八王朝至第二十王朝。

  古埃及的統一始於古樸時期的開端(公元前3100年左右),根據傳統的說法,是來自南方的武士納爾邁完成了這項事業,因此他也是第一位法老。而真正的專制集權的奴隸制國家應該是從第三王朝的第一位國王左塞開始,整個國家有著等級森嚴的金字塔型社會結構和濃厚的宗教背景,政治生活與宗教生活之間沒有區分。法老是太陽神的後代,也是祭司之長。王國經濟以相當發達的農業為基礎,農產品種類繁多。公元前兩千年左右以後,商貿成為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此外制造業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古埃及人在天文、醫學、數學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們還是虔誠的宗教信徒,相信神靈的保佑和“靈魂永生”,進行各種宗教活動敬拜神祗,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修建廟宇、陵墓之上,創造了驚人的作品,而其創作的目的不局限於“現世”,而是在於“永恆”。

  1.古王國藝術

  這一時期的藝術以建築和雕塑最為突出,繪畫還處於初期階段。

  建築:

  金字塔——法老的陵墓。王朝初期,國王和貴族的陵墓是長方形的石質建築,石棺就放在建築內部,這稱為“馬斯塔巴”。隨著陵墓的擴大,一層的馬斯塔巴演化成從大到小幾層相疊的階梯式金字塔,最早的金字塔是法老左塞的階梯金字塔,興建於公元前2770年左右。到了古王國盛期,又演變出方錐形金字塔,最為著名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6米,基座四邊長233米,正對東西南北四方,坡面呈52度角,致使塔高與塔底周長比等於圓周率,由230萬塊2.5噸重的石灰巖壘成,沒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卻非常緊密。金字塔內部有走廊、通氣管道以及存放法老木乃伊的石室。金字塔有著驚人的體量感和對稱、穩定的外形,足以使站立在它面前的人們感到自己的渺小,這龐大的建築物是“升入天堂”觀念的物化。但是這種建築方式在中王國時期被放棄,不僅僅因為它的修建是勞民傷財,也因為當時對個人得救的關心成為主要的宗教傾向,因此神廟取代了金字塔成為修建的主要對象。

  古埃及藝術的特點:風格穩定、等級分明,在寫實風格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的表現,其風格壯麗、宏偉、明確。有著嚴格的規范,如正面律:人物頭部以正側面表現,眼睛、肩為正面、腰部以下為正側面。

  雕塑:

  古埃及雕塑主要作為建築附屬物存在,其程式在古王國就已經形成並沿襲下去,主要表現為:直立姿勢,雙臂緊靠軀體,正面直對觀眾;著重刻畫人物頭部,其它部位刻畫得較為簡略;面部輪廓寫實,表情莊嚴;根據人物地位的高低確定比例的大小;雕像著色,眼睛中往往鑲嵌水晶、石英等物。

  著名的作品有:《獅身人面像》(哈夫拉金字塔),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之一,身長約57米,面部長達5米,為法老的面像。《拉霍特普王子與其妻》(坐像),線條柔和舒展,表現了王子的性格特征以及王子妃的端莊美麗。雕像保持了原來的著色,人物眼珠由黑檀木做成。其他著名的作品還有《門考拉及其妻》、《書吏凱伊》、《村長像》(實際上是王子卡帕爾雕像)等等。

  浮雕、繪畫:

  古埃及的浮雕與繪畫有著共同的程式:正面律(人物頭部以正側面表現,眼睛、肩為正面、腰部以下為正側面);橫帶狀排列結構,以水平線劃分畫面;根據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構圖位置;畫面充實,不留空白;有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膚為褐色、女子為淺褐色或淡黃色、頭發為藍黑色、眼圈黑色。

  古王國時期的浮雕代表作是:《納米爾石板》、《獵河馬》。

  古王國起的墓室壁畫:遺存數量不多,代表作是《群雁圖》,以寫實手法繪制,形象生動,色彩和諧動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