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建在大成殿中的“德潤講堂”

建在大成殿中的“德潤講堂”

日期:2016/12/14 21:34:4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平江實驗學校迎來建校750周年,校內修繕一新的“鎮校之寶”古建築大成殿展露新顏,泮池、泮橋與古殿相伴,而大成殿的功能也由原來的圖書館變成了校史館,學校的德潤講堂同時建進了大殿。
  上周,記者走進平江實驗學校,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大成殿和殿旁的十八株古銀杏。據校長潘娜介紹,平江實驗學校的歷史可追溯至南宋鹹淳元年,這兒曾經是長洲縣學的所在地,眼下的古建、古木就是當年的遺存。
建在大成殿中的“德潤講堂”
  邁入殿內,玄關屏風上“鳳起蛟騰”四個大字蒼勁有力,沿著殿內四周古色古香的“回字形”長廊,可細細品味這所老校的歷史。只見關於校史沿革、校史人物等的介紹圖文並茂,古磚古瓦、古碑文、清代名錄、民國教具等實物一一陳列,細細看過去,學校的歷史便清晰而又生動地展現在眼前。館內建有現代化的電子屏,滾動播放的屏幕展現著學校的日新月異。駐足屏前,記者看到了該校的“對話”教學課堂,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看到了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德潤·大成”德育課程、學科拓展課程、小荷藝術課程等;看到了形式多樣的節慶活動、學生興趣小組活動……
  參觀完校史館,來到大殿正中的“德潤講堂”,記者頓時眼前一亮。這裡的布設參照古代的學堂,正前方是塊匾額,上寫“德潤講堂”,講台下是成排的長桌長椅。潘校長告訴記者,講堂名中的“德潤”來自校訓“德潤文光”,這裡可同時容納百余人聽課,今後校內的講座、公開課都會在這裡舉辦。“在古代縣學遺留下來的大成殿中開辦現代意義的講堂,既是對優秀教育傳統的繼承,又是對這座古建的最好保護和利用,環境也能育人,相信在這裡講課、聽課的師生更會有一種傳統文化的浸潤感。”潘娜說。
  目前,大成殿已成為平江實驗學校師生重要的教學和活動場所。開學時的一年級新生入學禮、最近的蘇派課堂展示等都在這裡進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