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再現納西民族遷徙 東巴古村建在哈巴雪山下

再現納西民族遷徙 東巴古村建在哈巴雪山下

日期:2016/12/16 18:11:43      編輯:古代建築

古村宛如世外桃源

講述納西人艱難的遷徙史,再現古老的東巴文化。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縣三壩納西民族鄉白地村,一直被公認為是納西族東巴文化的發祥地,在這裡,除了能遠眺壯觀的哈巴雪山,游覽奇異的白水台景區,還能與神秘的東巴文化親密接觸。

近日,記者走進這個村子,探訪耗資上千萬元、正在悄然打造的東巴聖地滋吾,探訪這個極具文化,充滿原生態韻味的文化古村……

願望

再造古村傳承納西文化

“麗江有古城、也有束河古鎮,我們的願望就是再造一個古村……”曾在三壩任鄉長的和尚禮說,將納西文化傳承下去是行政責任,也是文化責任,還是他最大的願望。

近年來,眼看納西村落中古樸的木楞房逐漸被鋼筋混凝土房取代,和尚禮越來越著急。建一個東巴文化古村,就成為他最大的目標。2006年,經歷4年的曲折之後,古村開始投資開建。這時的和尚禮已經成為香格裡拉縣政協副主席,為了把古村建好,他回到三壩擔任建古村的文化顧問……

雖然在麗江,東巴文化無處不在,但和尚禮堅持認為香格裡拉縣的白地才是東巴文化的真正發祥地,最原始的東巴文化還在白地,隨著東巴文化的斷層和遺落,挖掘出最原生態的東巴文化已經迫在眉睫。“白地村地處香格裡拉東環旅游線上,距虎跳峽60余裡,距州府百裡,在哈巴雪山腳下,白水台景區邊。在這樣一個地方籌建納西東巴古村,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

再現

用器物建築講述歷史

預計投資2700萬元,今年年底完工。香格裡拉東巴聖地滋吾(古村)目前已經進入最後的建設階段,記者跟隨和尚禮進入古村。這裡從大型的祭祀台,小到屋子內的每件飾品都有納西東巴文化的縮影。進入古村第一條道路,是一條石板鋪就的羊腸小道,路邊的石塊上,東巴文和圖畫講述著納西族的遷徙史。

路的盡頭是一位“老東巴”阿明的雕塑,再往前走是狩獵場。狩獵場上有最原始的木房、山洞房、石頭房,最後出現的才是現在納西人居住的木楞房……記者似乎在行走過程中親歷了納西族的演變史,從狩獵到漁牧,再到田園農耕。通過房屋,以及村內各種器物,納西東巴文化在這裡完全被呈現。

走進一個木楞房,房子內的木炕、火塘、神龛以及牆上的畫、角落裡擺放的牛皮鼓,每件裝飾都是納西人用過的文化遺產。和尚禮說,這些東西,都是他們到一些納西村內收集過來的。他們期望古村內每一樣東西,都是一個東巴原生態東巴文化的體現。

意義

讓東巴古村“活”起來

在建的古村落占地85畝,各種木楞房上百間,不采用任何現代建築材料,古村將完全建成一個原生態的納西村,村落裡還將建起東巴文化展覽館,甚至還要開東巴文化講習所。和尚禮介紹,這裡將成為東巴文化的傳承、教育基地,讓更多對東巴文化感興趣的人來這裡討論、學習東巴文化……

“這個古村真正的意義在於古村是‘活’著的。”和尚禮介紹,木楞房邊擺放著的造紙、釀酒工具不是擺設,而是能真正使用的工具。古村建成之後,他們會請來一些“老東巴”或者納西老人到這裡居住,過原生態的納西生活,釀酒造紙捕魚,種菜犁田摘果,讓整個村子成為一個坐落在現代都市生活圈內真正意義上的“納西古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