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家民俗錢幣博物館開館 300枚僅見品首亮相
日期:2016/12/14 11:20:0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日前,籌備了近6年後,中國民俗錢幣博物館在觀音山開館迎客,這是全國首家民俗錢幣博物館,主要展出镂空、異形兩類較為罕見的錢幣。
開館首日,博物館展出了自漢代至民國期間的600多枚民俗錢幣,其中300余枚是目前唯一發現的僅見品,包括遼代帝王佩戴的镂空錢幣、漢代王莽時期鑄行並流通的鏟形錢幣等等。
據介紹,古時候,民俗錢幣主要是用於表示祝福、驅邪、佩戴、把玩等,相當於如今的紀念幣。民俗錢幣書體和圖案不拘一格,工藝復雜,而且存世量非常有限,精品民俗錢幣更是少之又少。
首批展出的錢幣均由該館館長陳松提供,其從事錢幣收藏已有40多年的時間,收藏了民俗錢幣1000余種,其他各類錢幣過萬種。
在眾多展品中,一款遼代帝王佩戴的镂空錢幣尤為難得,記者看到,該錢幣制作精美,銅體厚重,上刻有天鵝圖樣。陳松表示,該錢幣的難得之處在於當時銅的產量非常少,其時全國僅有60名鑄幣工匠,無法大量制造錢幣,“而展出的該錢幣用如此大一塊銅制造出來,工藝極其精美。”
此外,陳松還向記者介紹了另一枚同屬罕見的镂空錢幣,該錢幣由與唐宋同期的古大理國所鑄造,工藝十分精細。這枚镂空錢幣講述的就是琴高跨鯉登仙的故事。而錢幣的另一面則是“麻姑獻壽”的傳說畫面。“一般的镂空錢幣正反兩面的圖案是一樣的,而這枚錢幣正反兩面的圖案不一樣,工藝復雜,鑄造難度很大,有很高的收藏價值。”陳松說。
(來源:廣州日報 記者龍成柳、李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