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區文保所曾對包達三故居進行過考察 當時認定為名人故居
日期:2016/12/15 1:30:3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包達三的遠房堂曾孫,他描述了包達三故居的原貌,“這裡原本是一片古民居,有幽深的弄堂,包達三的故居就藏在這片古民居中,故居呈長方形,有四間主房,五間配房,整個占地面積有200平方米左右。原本保存完好的故居,而現在……”說到故居的現狀,包啟宏老人搖搖頭,“九間房子現在只有四間主房了,四間配房早就被拆除了,僅存的唯一一間配房前年下半年也拆了,四間主房也破敗不堪。包達三的小兒子曾到過包達三故居,但由於房子已經易主,包達三的小兒子郁郁而回。10多年前,琉璃瓦故居已經破舊不堪,於是將其中的四間配房拆了另作他用。當時寶安區選定了保存相對完好的歷史文化古村38處,其中文物價值較高、保存現狀較為完整的有8處,文物價值較高、保存現狀一般的有10處,而文物價值一般、保存現狀也一般的有20處。
他所說的幽深的胡同已經消失,只剩下孤零零的四間主房,木門緊閉,牆上有斑駁的痕跡,房子旁邊的古樹在風裡舒展著空蕩蕩的枝條。 走進故居,四間主房的其中三間已經租給四戶外來務工者,三間房被橫七豎八的電線纏繞,地上的青石板變成了碎石子,屋頂的瓦片殘損破敗。一位房客王阿姨對記者說,“由於故居沒有經過專門的修繕,每到下雨天,屋頂總是漏水,‘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寧建文更是語塞,“以前,有很多栩栩如生的璧畫、雕刻,但現在除了市級文物黃氏宗祠古建築群,其他的連影子都找不見了。”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的結果讓寧建文喜憂參半。喜的是,寶安區新發現了一批古村落,但這與消亡的數量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圍的人都建起了小樓招攬出租房生意,定位為保護單位就不能改建了,對我們有抵觸情緒也是很正常的。”但也有一些古宅業主找上門來,表示如果政府給予補償,他們願意配合修繕。
但分散在村裡的三座古碉樓占去了很多有用空間,因此開發商找到文管辦協調此事。“當時我們提供給他們的建議是把碉樓平移聚集到一起,既解決保護問題又不影響商家用地,兩全其美。”經過6天的緩慢前行。在村民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一幢被燒的古宅。鶴捨村的祖堂,祖堂非常宏偉,保存完整。雖然村內建築密布,巷道狹窄曲折,但祖堂之前開門見遠山,場地極空曠。出祖堂大門有一長方形池塘,面積約600平方米。
古宅旁邊上堆著幾十根被燒壞的木頭,古宅內更是一片狼藉。一位老人正拿著小鋤頭,尋找著有價值的東西。位於第二進大廳的8根柱子下端,原本是安放青石柱礎的地方,如今已被竊賊用紅磚替代。由於不堪重壓,磚頭已出現明顯裂痕。在大廳左側地上,散落著不少屋頂墜落下來破瓦片。
石塘下村由三個琉璃瓦自然村組成,分別為陳家村、王家村和包家村。從2007年開始,石塘下村開展新村改造工程,村裡的老房子被列入了拆遷的范圍。最早開拆的是陳家村和王家村,現在兩個自然村已經基本拆完,而包家村是最後一個拆遷的。鎮海區文保所曾對包達三故居進行過考察,當時認定為名人故居,有一定的文物價值,但之後再也沒有做過任何保護故居的舉措。”對包達三故居的保護,胡錦仁也顯得很無奈。從制度層面來對古村落進行保護也不失為一種有效手段。“我們正在起草一個寶安區古村落保護規劃,已經基本完成,現在正在征求各單位的意見,還沒有最終出台。”寧建文告訴記者,規劃中提出將建設保護控制地帶,有價值不可移動文物將被畫入控制地帶,如在該地帶進行的工程將與文物發生沖突時。雖然政府現在還在為觀瀾街道的保護墊資,但這或多或少可以說明,如果保護得當,歷史文物的保護與城市化的發展並不是絕對矛盾的關系,如果將城市發展和文物保護很好地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