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人家尋古跡 體驗純樸江南水鄉光景
日期:2016/12/14 10:00:50   編輯:古代建築史據《新聞晨報》報道,古鎮的引人之處無非一個“古”字,讓人產生無限遐想,古時舊居林立的小鎮上,依然保留著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居於流水兩旁的人家,無時不顯現出最淳樸的江南水鄉光景。
現代人喜歡古鎮,原因各有不同,但追溯其根源,大概應該可以歸結為:獨具人性之需,少有都市紛擾,給予過往之人以寧靜吧。所以,游古鎮是很多都市人的愛好。同裡一行,至今歷歷在目。
古鎮人家尋古跡
到了古鎮,首選民宅。有人說古鎮的旮旯裡都有故事,一點不假。入住的人家,房東熱情端茶倒水之後,便說起了老宅的來歷。他是清代運鹽司的後代,老宅便是祖上所留,這是一座有著前後小院、東西廂房的老宅,他指著後院的一顆黃花梨樹說,“這棵樹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啦”。
第一次看到黃花梨樹不由感歎,怪不得黃花梨木貴,原來一百多年的黃花梨樹干只有直徑大約十厘米不到。仔細環顧四周,廳堂裡牆壁上的諸多字畫雖然不知其中韻味,卻能看得出書者絕對是有些功力。老宅中所有家具都是祖上所留,不管是雕花椅還是方形桌。最令人興奮的是,所住廂房,房間格局依然保持原貌,竟然還有古時的雕花床和躺床,試睡一下便能讓人思緒萬千。
清晨古鎮多清煙
古鎮的清晨並不清靜,卻顯得特別親切。6點多鐘起床出門了,想尋覓古鎮上的特色早點,結果出門沒走幾步,就決定落座了。因為居住在小河兩旁的人家,大多起得很早,吃早飯的地方也是沿河而坐,只要望一眼就能知道整個古鎮的“行情”了。很多人家在門口開灶,青煙袅袅,外出干活的人們有很多已經就餐完畢,旁邊的大桶裡裝滿了要洗的餐具。
每家小吃攤上提供的早點驚人的相似,面、稀飯、小菜,偶爾會有包子之類。本以為在這個旅游區域只能花幾塊錢馬虎湊合下的,沒想到竟然吃到了“阿婆的味道”。“來,來,來,多裝點,鹹菜澆頭自己加……”光是這熱情的招呼,就讓游客倍感親切,嘗到熱氣騰騰的面條後,發現味道絕對鮮美,吃罷再來一份,得到的回答竟然是“沒有了,你們起晚了”,幾個人頓時無語了。看來,古鎮上的人們真勤勞,吃早餐一定要起早。
傍晚古鎮多情趣
古鎮的情趣大多是在傍晚以後才體現出來,此時鎮上正是游人最多的時候,倒也構成了一幅和諧畫面:人們就坐於臨河而建的露天咖吧、茶室裡;河中流淌著的溪水緩緩地前行,偶有搖橹船劃過,船上的鸬鹚發出嘎嘎聲音,船中的游人生怕錯過了眼前隨流水而逝的風景,忙著擺起各種姿勢……遠處走來的阿婆正向人們推銷著她剛剛采來的蓮蓬。
江南古鎮的情趣在於各式古建築營造出的那種氛圍,同裡也不例外。古建築,紅燈籠,加之店鋪裡賣的各種古玩意兒,“穿越”的感覺油然而生,不禁羨慕起這鎮上的住戶,千百年來居於此,不被外界紛擾所累,獨留一地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