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呼朋喚友|自由分享】大理有的不只是蒼山洱海 | 天谷喜院的斑駁

【呼朋喚友|自由分享】大理有的不只是蒼山洱海 | 天谷喜院的斑駁

日期:2016/12/15 0:35:42      編輯:古代建築史

去大理旅行的朋友大多是沖著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這“風花雪月”的四大美景而來。除了出塵的美景,在大理感受白族文化的韻味卻是另一番獨特體驗。其實,走街串巷感受一下白族老百姓的生活,在純粹古樸的白族民居裡體驗難得惬意的斑駁時光。
今天小編帶你來到大理喜洲,這個距離大理古城大約19公裡的風情小鎮是白族聚集地,也是體驗正宗白族民俗的好去處。不建議花錢去看一場商業化的民俗表演或是看一眼皇宮大氣的張家花園,在喜洲古建築核心保護區就有最純粹的白族民居體驗——天谷喜院古跡精品酒店。除了酒店周邊豐富的景點:扎染故鄉周城、雙廊古漁村、蝴蝶泉、花甸壩高原草甸、大理皇家寺院崇聖寺三塔等,酒店還為住客定制了一系列如高爾夫、徒步、環海騎行等短途體驗。
天谷喜院古跡精品酒店本身也是白族文化的一種呈現,它前身為喜洲大戶張馨雲的老宅,擁有白族傳統典型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組合而成的一進兩院,僅僅16間客房提供了三種不同的房型:位於一樓的高級別院房,以及位於二樓的4間庭院景觀套房和2間天谷喜院家庭套房,每間客房都風格各異。
相比憑空建造一家酒店而言,將這座歷史遺跡建築整體改建修復要難的多,一方面設計要重現該建築原始魅力,另一方面也克服建築本身“生理結構”上的限制,來滿足現代精品酒店的功能需求。主創人員組織了由喜洲白族古建工匠、建築物理學及土木結構專家,以及意大利建築及室內設計事務所設計團隊共同參與天谷喜院的修繕改建工程。遵循眾多白族民居傳統施工及修復技藝和材料,通過喜洲白族古建工匠,將原本已失傳於現今設計師的技藝大量運用在建築本身。
面對這個有著強烈本體特征的百年歷史遺跡,白族豐富的藝術遺產為設計師帶來許多靈感,並將建築原先的古老工藝都完整地保留下來。為了能真實體現酒店傳承的白族建築藝術,對建築內外大量具有重要價值及不可再生的白族建築藝術品加以保護,酒店范圍中所涉及到的土牆、照壁、立柱、橫梁、石雕、木雕及所有繪畫和鑲嵌等留存下來的部件均為真品。加之利用古宅內的三大特色材料:土、青磚和楸木,經過與紫銅重新精巧組合,搭配出和諧的色彩。
而在設計伊始,設計師們考慮最多的是解決兩大問題:即“交通流線”及“空間布局”。最終決定保留古宅原有的主入口為酒店正門,並在兩側種植了具有遮蔽效果的綠化竹子,營造曲徑通幽的效果,在竹子和景觀燈的映照下兩壁斑駁的土牆越發顯得清秀挺拔。整個院落的中心便是酒店的接待處,位於兩院之間的一房,也具備茶室的功能,來往客人皆可在此稍息,一品香茗。
花園區域被改造成了休閒餐廳,廚房和其他輔助設施獨立於院落以外。圍繞著院落,在一層設置了10間客房,院落一側的門窗皆可打開,有較好的采光通風功能。東西兩側的耳房變成了二層客房的樓梯間,很好滴解決了最初交通流線的問題。而較為幽靜的北側耳房被設計成了酒窖,同時也具有會議功能。
在室內布局上,設計師盡可能保留並顯露出原有牆壁及結構,並將新加部分與遺留部分加以區分,使住客在享受舒適的現代環境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酒店自身所具備的歷史氣質。因此不難看出,酒店的整體風格尋求在歷史與現代中平衡,使住客在同一時空體驗過去和現在,並留下深刻印象。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