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黨員熱衷收藏 30年收集"愛國門票"過萬張
日期:2016/12/14 9:54:07   編輯:古代建築史
圖為退休老黨員徐建偉在展示其多年收藏的門票。
徐建偉的藏品中不乏精品,這張扎西會議會址參觀券目前已十分罕見。
門票對於多數人而言,是一張用過就能扔的小紙片。但無錫市崇安區廣益街道尤渡社區的一位退休老黨員徐建偉卻對門票“情有獨鐘”,30年來,他收藏了各類門票12000多張。5日,徐建偉捧出他珍藏的寶貝來到當地街道辦事處,表示將在近期舉行一次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門票展。
徐建偉上世紀80年代初因從事工會工作開始收藏門票,印象中,他收藏的第一張門票是太湖藝術節職工文藝匯演的門票,從此開始了自己“草根收藏”的征途。“第一張收集到的門票上還有陸定一的題詞,十分珍貴。那時候我還沒正式開始收集,只是將感興趣的門票壓在辦公桌的玻璃底下,花花綠綠同事們都覺得挺好看。”老徐表示,自己收藏並非漫無目的,他主要收藏國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歷史文化名人紀念館、大型體育盛會開閉幕式門票、戲曲演出四個種類的門票。
“現在全國共有353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我已收集到其中331個基地的門票,這些門票中,有重要歷史事件‘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鴉片戰爭博物館’、重要歷史人物‘孔子故居’等。”徐建偉稱,1996年,國家公布了第一批100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後,他就按圖索骥一一去收集門票了,但遺憾的是,因為有些示范基地是免費的,不印發門票,所以至今他還沒收集全所有的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門票,他希望能與全國各地的“票友”多做交流,爭取盡量收齊一些。
為了讓更多的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徐建偉退休後將自己收集到的參觀門票制作成180個貼片,20個專題版面,多次在社區、學校、廟會中展出,以此來加強黨員的黨性鍛煉、提高自身素質,使群眾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加強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在徐建偉制作的門票冊中,可以看到,每一張都附上一句話,這些話大都能體現該票背後教育基地的歷史文脈,他認為自己是在收集中學習,他還學會了上網,通過網上拍賣會、淘寶網等來獲得信息。如今,這已成為老徐獲取收藏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