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關於人的養老問題我們談得不少,其實,不止是人,古建築的“養老”問題也亟須被關注和解決。就在2013年的最後一天,有媒體報道了常州武進區禮嘉鎮章家橋村一座古橋被損壞的消息,據當地人稱,古橋已有百年歷史。這次損壞是由於水利部門在清淤時“不小心”造成的,雖然修復方案正在醞釀中,但相關部門的一句“恢復成以前的樣子肯定不可能了”,還是讓人們惋惜不已。
一座古橋在經歷了百年風雨之後,如今所遭遇的命運,或可成為很多古建築共同的傷痛。城市不斷地發展,功能不斷地增加,隨之而來的是各式建築的密集和用地日益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城市中的古建築被破壞甚至拆除的消息時有發生。如何讓古建築在現代都市中保有一席之地,讓它們“老有所養”,或許是我們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直以來被譽為“東方莫斯科”的哈爾濱,頗具俄羅斯風情的建築是這座城市獨特的名片。在發展中,哈爾濱也遇到了新舊建築“沖突”的問題,而對於古建築的“養老問題”,哈爾濱有著成功的經驗—恢復原來的功能—原先是飯店的繼續當飯店來經營,原先是賓館的還當賓館,百年商業街也繼續利用。在利用的同時加以保護,讓古建築“延遲退休”,或許是解決古建築“養老問題”的最佳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