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粉牆黛瓦 婺源古宅前世今生

粉牆黛瓦 婺源古宅前世今生

日期:2016/12/14 18:44:46      編輯:古代建築史

    江西婺源的油菜花季已近尾聲。很多人不理解,油菜花乃田間常見植物,各地鄉村基本都有種植,為什麼來自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賞花者,紛紛湧入這傳說中美如“天上人間”的油菜花勝地?以本人之見,婺源的油菜花,說規模不及雲南羅平,說風情不及江蘇興化,說艷麗不及青海門源,但是,如果說到韻味,誰也比不上這兒,因為這裡不只有油菜花,還有流傳千年的徽州文化,以及粉牆黛瓦的婺源古宅。

李坑 游人如織

李坑 游人如織

    變味的秀場

    拍攝地:婺源秋口鎮李坑村


    這裡曾經是眾多仕官富賈的聚居之地,明清古建遍布,小橋流水旖旎。這裡,甚至被書迷們認定是辛夷塢暢銷小說《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李莊村的原型,據說,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也會在此取景。這裡的古宅,代表了同樣被納入通票景點的古村落中古宅們的命運:游覽用途的,由政府花錢修繕;餐飲、住宿及商鋪用途的,則租賃給生意人經營。

小橋流水

小橋流水

    旅游旺季,游人摩肩接踵,匆匆而過,此起彼伏的是導游們透過喇叭傳遞的機械而麻木的景點介紹,不知道人們能聽進去多少?有多少人在這裡看過古宅,還能記得這宅子的主人是誰,這裡曾經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呢?即便當時記得,估計兩天的行程跑下來,早已審美疲勞,弄不清楚哪兒是哪兒了。此時此地,古宅僅僅是一個已經變味的秀場而已!

古建築中有著不少新建的

古建築中有著不少新建的

    當然,如果你能錯開高峰期到這裡住上幾天,還是能有所收獲的。畢竟,這裡不同於某些所謂的“古鎮”早將原住民遷出,在這裡,即便是做生意的,也還是本地人,所以在閒暇之時,你依然還有機會看到一些很生活化的畫面,這也就是那麼多美術專業的學生,會選擇來這裡寫生的原因。

推薦閱讀:

深圳高嶺古村四百年沉睡歷史

河北元氏古郡家家有“秦磚漢瓦”

湖南浏陽文華書院

泸州老城牆的前世今生

 

這裡很多老建築只剩下一點地基

這裡很多老建築只剩下一點地基

    割裂的歷史

    拍攝地:婺源思口鎮漳村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一大片空地上,如今只剩下兩座破損的石雕及那孤零零的石門時,真是不勝感慨。僅僅從占地規模及石雕的精美程度來揣測,這裡應該有過輝煌的歷史。查詢了一些資料,據說漳村始建於南宋末年,在清代全盛時期,全村有1000多戶人家,它是婺源有名的官宦之村,清代任七品以上官員就出過100多名。

木質的老屋也破敗不堪

木質的老屋也破敗不堪

    村內宗祠有王氏菊敬祠、王氏敦倫祠、王氏忠靖祠三座,而圖片中拍攝的就應該是其中的忠靖祠,已被拆毀,其實幸存的祠堂內部也已破敗不堪、雜草叢生,昔日“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地之輝煌已不復存在。

漳河碼頭

漳河碼頭

    這也代表了婺源現存的很多古宅的現狀:它們達不到文物保護的標准,由後人幾戶甚至十幾戶共同擁有,因年久失修早已破敗。年輕人均在外打工不會再住古宅,自然就不會出資進行修繕,等到他們打工賺了錢,再說服家中老人,將古宅拆除變賣來建新房。在他們的眼中,新屋自然比古宅更適合居住,全然不顧家族歷史已自此割裂。眾多古宅裡的木雕、石雕、磚雕因此離開了故土,被販賣到異鄉,淪為同樣精美卻毫無生命力的“標本”。

推薦閱讀:

深圳高嶺古村四百年沉睡歷史

河北元氏古郡家家有“秦磚漢瓦”

湖南浏陽文華書院

泸州老城牆的前世今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