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秦腔演員陸續退休青黃不接 年輕人為何不愛戲?
日期:2016/12/14 9:44:26   編輯:古代建築史
新年過了,陝西渭南“一元劇場”活動就啟幕了。
秦腔傳統戲《忠保國》在陝西西安登場,由西安秦腔劇院有限責任公司推出的“文化惠民·秦腔春節演出季”正式開演,而這一活動要持續到正月底;從正月初六到元宵節,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推出了青春版秦腔《珍珠塔》,為戲迷賀歲;春節期間,陝西省渭南市的“一元劇場”正常演出,三秦大地到處陶醉在秦聲秦韻之中。
這一股股秦腔熱潮是2011年的延續,然而在這火熱的表象背後,秦腔其實仍面臨著人才匮乏、觀眾年齡老化等難題,為迎來秦腔的春天,陝西在行動。
“對台戲”唱得火熱
被稱為大秦之聲的秦腔,是西北地區的主要戲種,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秦腔和其他地方劇種一樣面臨著發展困境。在“救救秦腔”這一呼聲的感召下,近年來經過陝西省各級政府、文化部門和各地院團的不懈努力,秦腔正逐步走出低谷。2011年,沉睡已久的秦腔在陝西呈全面爆發之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擔負秦腔傳承任務的兩大重要基地——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西安秦腔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在這一年裡不斷出招大比拼,唱響了秦腔的“對台戲”,讓戲迷們大飽眼福。
去年3月,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推出大型秦腔現代劇《西京故事》,自上演以來好評不斷,在第12屆中國戲劇節上榮獲優秀劇目獎。截至今年1月,該劇已演出138場,觀眾達10萬人次。與此同時,去年該院的“西安天天有秦腔”活動,共舉辦惠民演出327場。此外,該院下屬各院團去年足跡遍布西北地區,觀眾達580多萬人次。
西安秦腔劇院成立於2005年,是由原西安易俗社、三意社、五一劇團、秦腔一團4個歷史悠久的秦腔劇團合並而成。2009年,該劇院正式更名為西安秦腔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去年4月,該公司斥資1300萬元對有百年歷史的易俗社劇場進行了修繕,使秦腔有了高端演出場所,經典劇目在此常演不衰。歲末,他們又啟動了“文化惠民·秦腔經典傳統劇目演出月”活動,共演出30場,10元的低票價深受歡迎,自開演以來場場爆滿。春節期間啟動的“文化惠民·秦腔春節演出季”如今仍在進行中。
在西安市民盡享“對台戲”實惠的同時,陝西其他地區的秦腔演出場次也呈大幅增加態勢。如渭南市於2007年在城區推出的周末“一元劇場”活動,使秦腔在這裡重新煥發了青春,這一活動形式也被列為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
隱憂重重,路在何方
秦腔在2011年的確火了一把,而且這股熱潮還在持續之中,但在繁榮的背後其發展困境依然存在。
比如,去年8月底,渭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啟動了面向全國招錄70名傳人的招生計劃,委托陝西藝術職業學院開設專門的戲曲舞蹈班,進行秦腔、阿宮腔等表演類項目的培訓。學生入學時即和用人單位簽訂用工協議,畢業後將統一安置到渭南演藝集團秦腔團和歌舞團工作;工作滿一年後,學費由單位報銷。面對這樣優惠的條件,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整個渭南地區僅有8人報考,後來還有3人退出。“原來預計報考人數在500人以上,結果卻是這樣的冷遇。”渭南市文廣新局局長華惠民無奈地表示。這只是一個典型例子,在陝西很多秦腔藝術院團如今都面臨著“新人招不來,招來留不住”的窘境。
另外,這幾年隨著一些優秀秦腔演員紛紛退休,劇團人才青黃不接的現象日漸突出,尤其是縣級劇團形勢更為嚴峻,“有些秦腔劇團已經湊不起一台戲了”,如果這一現狀不能迅速加以改變,這些劇團最終也將走向消亡。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不管是在都市還是在鄉下,台下觀眾以五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居多,中年人寥寥無幾,“80後”“90後”更是不見蹤影。秦腔的繁榮振興之路究竟在何方?
有專家認為,從長遠來看,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讓秦腔走進校園,通過做主題示范講座,對經典劇目的文化內涵進行講解,來激發學生對傳統戲曲的熱愛,以培養更多的年輕戲迷。陝西省文化廳振興秦腔辦公室主任唐瑜君表示,為了秦腔的發展,一方面應該做好秦腔的保護和傳承,為新人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另一方面要做好秦腔的創新工作,使秦腔這種古老的藝術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
陝西打出組合拳
讓戲迷有戲看、讓演員有戲演,才能保證一個劇種的長盛不衰。為了振興秦腔,陝西省有關部門想了各種辦法,打出了組合拳。
在今年的陝西省兩會上,陝西省省長趙正永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大力推廣‘一元劇場’,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這意味著“一元劇場”這種惠民演出形式,今後將遍布陝西各地。
據悉,“一元劇場”的發起地渭南市,今年更要把這一活動做大做強,活動主場地將從渭南主城區向各縣市區延伸、拓展,演出單位也將從市級一個劇團向各縣市區級劇團拓展。為了讓更多的群眾享受到這份文化大餐,當地的財政補貼標准也比以前高了,渭南市劇團在市區演出每場補助4000元,下縣演出每場補助6000元;參加演出的縣級劇團在當地演出每場補助3000元,到外地演出每場補助5000元。
據陝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斌介紹,陝西省文化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即將出台政府購買文化服務等政策措施,對各類公益性演藝活動將以政府采購的方式來進行,同時采取以獎代補、專項補助等方式,加大財政對重點劇目創作排演的投入,秦腔將是各級財政購買文化演出的重點。另據介紹,陝西省《藝術創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藝術人才培養計劃》等配套政策也正在抓緊制定中,“這些對包括秦腔在內的舞台藝術的系列扶持政策,是著眼於未來10年的發展遠景,是從根本上繁榮秦腔等藝術的系統工程。”振興秦腔,在陝西被再次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