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千年古剎釋迦塔
日期:2016/12/15 0:18:19   編輯:古代建築史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金明昌六年增修完畢,是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全塔耗材紅松木料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歷經千年風雨地震而巋然挺立。塔內還有一批遼代刻經、寫經和木板套色絹質佛像畫等珍貴文物,為研究遼代政治、經濟和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吸引眾多游人絡繹不絕的不僅是釋迦塔本身,塔內供奉著的佛牙捨利更是令人為之稱絕。有關佛牙的記載出自《大般涅槃經》:佛滅度後,共留下七顆佛牙捨利。即佛火化前,留給世界三顆佛牙,一顆為帝釋天請走,兩顆為捷疾羅剎盜走;佛火化後,在金剛體碎為末捨利後又留下四顆佛牙。故此天上地下共有七顆佛牙捨利。應縣木塔所在的寺院為佛宮寺,木塔又稱釋迦塔,上塔下宮的儀軌是供養佛牙捨利的方式。這說明應縣木塔是為供奉佛牙捨利而建造。在造塔建寺取名之時,已明示佛陀真身捨利供奉於此。經業內多方知名人士的考究,又依據佛教經典和歷史記載,應縣釋迦塔所供奉的佛牙捨利,從色澤、形狀、出土因緣等方面完全符合佛教經典所說和供養的儀軌,是真正的釋迦牟尼佛的佛牙捨利。也就是說,七顆捨利有兩顆就存在於現今應縣木塔內。
古往今來,觀瞻應縣木塔是一大樂事。歷史上不少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佛門弟子游覽之余揮毫潑墨,留下贊美絕句。塔上因此存下不少的珍貴牌匾,其中明成祖朱棣題的“竣極神工”、明武宗朱厚照題的“天下奇觀”筆畫蒼勁凝重、婉媚娟秀,更為絕代珍品。這些珍貴的牌匾以濃烈厚重的歷史文化背景,將唐末、五代、宋、遼、元、明、清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多種元素濃縮在一起,構成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直觀形象地展現在人們面前,集中反映了中國古代北方地區的文化發展和歷史變遷,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應縣木塔是世界文化的一塊瑰寶,是人類文化的精品,它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均無與倫比。
(來源:中國文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