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工人三年遍尋166處文保單位
日期:2016/12/14 10:51:04   編輯:古建築工藝“許多人說鎮江地方小,好玩的地方不多。可我歷經三年,踏遍全市166處市級以上文保單位,發現鎮江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日前,退休工人王榮在來到新增的鎮江市文保單位——丁崗南神墩遺址後,結束了為期三年的尋訪文保單位之旅。一路行來,他感覺收獲頗多,也特別有意義。 偶得我市文保單位名錄 三年前,65歲的退休工人王榮在伯先公園晨練時,偶遇我市文保專家李植中,從他那裡獲得了一本市文物局編纂的《鎮江市文物保護單位名錄》,目錄中詳細列出了我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8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0處。王榮如獲至寶,身為一名老鎮江人,他決定遍尋這些名錄中的文保單位。 得知王榮的想法後,他的老伴特別支持。原來,王榮獨子早已成家,唯一的孫子也漸漸長大,不需要他們照顧。“出去看看鎮江的歷史文化遺存,總比窩在家裡打麻將要強多了。”他的老伴如此說。 起初,王榮帶著老伴與幾個朋友,一起踏上尋訪鎮江文保單位的旅途。可是,漸漸的老伴不再跟了,其他朋友也感覺這些歷史遺存,可能並沒有旅游景點那麼值得追尋,尋訪之旅漸漸變成了王榮個人的探尋之路。 西津渡周邊文保單位竟有數十處 “對許多市民來說,沒事逛逛西津渡很正常,可是大部分市民不會注意,在西津渡周邊竟然有數十處市級以上文保單位。每當找到目錄上文保單位的地點和石碑,我都會感到很高興。”王榮表示,起初他的行動開展得挺順利,由於是從市區文保單位按圖索骥找起,再加上距家較近,多的時候,一天能找到三四處市級以上文保單位。 每當找到一處鎮江市文物保護單位名錄中的景點,他都會拍下三張照片,鎮江市文保單位的石碑,景點的內景和外景。並集結成冊,詳細注明該文保單位的級別和主要特點。隨後,他將這些照片分門別類,名泉古井、津渡古橋、古建築、名山古寺、古塔、名人故居等。 有些文保單位,在目錄中看似很近,找尋起來卻很困難。“例如市級文保單位太平天國塹壕址和太平天國城牆遺址,現僅剩一些短短的殘垣,被南山林木所遮蔽。再如市級文保單位孩兒橋,建於南宋,如今大部分橋體已經被新的建築所覆蓋。”王榮告訴記者,現在已經很難一窺它的原貌了。 路途漸遠有時找尋一處需一整天 “剛開始在市區尋找名錄中的文保單位,相對較為容易。待市區的所有市級以上文保單位全部一一找到,拍了照片留證之後,於是我便前往丹陽、揚中和句容尋找其他的文保單位。”王榮指著相冊說,路途漸行漸遠,找尋相關文保單位的難度明顯增加。 有時為了找尋一處文保單位,他早晨7點鐘就要出門,傍晚才能返回。例如位於句容市開發區的市級文保單位漢代七星堆古墓區,王榮早晨7點鐘從鎮江出發,先是乘坐市區前往句容的客車,到達句容車站已經是靠近9點鐘。隨後,搭乘城鄉公交車,前往句容市開發區。到了開發區後,由於名錄中並沒有詳細的地址。只能采取乘坐三輪車或者步行,一邊前行一邊打探尋找。等他找到七星堆古墓區時,已是下午3點鐘了。在古墓區仔細端詳,拍下照片後,他開始返回鎮江,回到家已是晚上7點多了。 說起自己的經歷,王榮感覺收獲很多,“早前的鎮江市文保單位名錄,共有157處文保單位,加上後來增錄的,三年下來,我總共找到了166處。許多鎮江人嫌鎮江地方小,沒有地方玩,殊不知有3000年歷史的鎮江,有著眾多文化遺存,可供子孫觀瞻的地方很多。自己的窮游之旅,花錢也不多。這麼多景點走下來,附帶一個好處,那就是身體更加健康了。 (來源:金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