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河南泌陽銅山風景區下元寺工程竣工驗收

河南泌陽銅山風景區下元寺工程竣工驗收

日期:2016/12/14 20:23:12      編輯:古代建築史
       陽春三月,氣象更新。百花爭艷,氣候怡人。
       銅山風景區北隅,山林繁密,溪澗萦回。山水靈氣蘊郁,殿宇莊嚴宏敞,佛像雕琢精美,香煙縷縷飄渺。千年下元古寺落成,在危崖陡壁、石洞石門和層復一層的山巒疊嶂之中彰顯出它的鐘靈毓秀。
       銅峰涵古寺,盛唐青史長。據有關史志和銅峰摩崖石刻考證,下元古寺始建於東漢靈帝年間,盛於唐大中初期。傳說禅宗臨濟菩薩由五台山來此弘揚佛法。在銅山山上、山中、山下逐步形成了上元、中元、下元和培元寺古建築群。這些寺院伴隨著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更替而興衰。當地信教群眾在下元寺的殘垣遺址上建有簡易殿堂,重塑佛像金身。
       古剎承天雨,寶像耀華光。這裡峰巒聳秀,怪石玲珑,松柏翠綠,山色空濛,古寺名山相互輝映。新修的寺院布局嚴謹,比例協調,依山就勢,高低錯落,白牆藍瓦,古樸典雅,樓台亭閣,氣勢恢宏。具有鮮明的唐代建築風格。整個寺院座東南向西北。沿中軸線布局有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毗盧殿、藏經閣等殿堂。各殿安奉的佛像金碧輝煌,雕刻工藝精良,為優質樟木雕刻工藝珍品。
       唐代古建築的特點。 唐代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成熟時期。在建築技術方面,也取得很大進展,木構架的作法已經相當正確地運用了材料性能,出現了以“材”為木構架設計的標准,從而使構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趨向定型化,並出現了專門掌握繩墨繪制圖樣和施工的都料匠。建築與雕刻裝飾進一步融化、提高,創造出了統一和諧的風格。唐朝的住宅,根據主人不同的等級,其門廳的大小、間數、架數以及裝飾、色彩等都有嚴格的規定,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這一時期遺存下來的殿堂城市宮殿的遺址,無論布局或造型都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技術水平,雕塑和壁畫尤為精美,是中國封建社會前期建築的高峰。其建築特點是,單體建築的屋頂坡度平緩,出檐深遠,斗拱比例較大,柱子較粗壯,多用板門和直柩窗,風格莊重樸實。
       銅山下元寺復建工程從2008年初開始規劃設計。為了打造銅山風景名勝區旅游文化景點精品工程,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成立了以縣委副書記、縣長高萬相為組長的開發領導小組。從2008年8月開始,先後召開有縣四大班子領導,縣內外規劃、文化、建築、宗教等各方面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佛教界人上參加的研討會、技術論證會達16次。確定了下元寺“盛唐古剎,靈秀佛國,滴水觀音,長壽之源。”規劃設計理念。繪制了工程建設的藍圖。
       根據國家有關建設法律規定,於2009年2月下元寺復建工程實行招投標的辦法擇優選擇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經過公開招標,河南省古建築設計研究中心為中標設計單位,湖北省大冶豐景古建園林有限公司為中標施工企業。駐馬店經緯建設工程監理有限公司為監理單位。銅山下元寺工程總投資600萬元,有駐馬店藍天集團、海南省航空公司和社會各界共同融資。下元寺建築面積為1100平方米,占地面積5.9畝。下元寺復建工程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殿、藏經閣、防洪渠、寺院排水、地基平整、游客上山分流步道、門前平台小橋、佛像、法器石獅、白石雕塑滴水觀等16個分部項目。
       下元寺復建工程於2009年3月10日開工,2010年元月22寺院主體工程竣工。工期9個月。在施工中,業主、設計、施工、監理按照合同約定,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一系列技術規范、質量驗收標准和安全操作規程,建立健全了各項制度、安全措施和業主工程師代表制度。建立了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和崗位責任制。經過設計、建設、質檢、旅游、財政、宗教、安全等部門竣工驗收,工程質量全部達到合格標准。施工企業做到了安全無事故。下元寺復建工程質量從外觀、結構達到了領導、群眾、和工程技術人員三滿意。受到社會各界廣泛的贊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