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專家稱北京名人故居保護不到位 文保面臨三大困境

專家稱北京名人故居保護不到位 文保面臨三大困境

日期:2016/12/14 9:45:36      編輯:古代建築史

    “梁林故居”最終難逃被拆命運,該事件也引發公眾對名人故居保護的新思考。究竟什麼樣的故居值得保護?北京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王崗認為,凡是在歷史上產生過一定影響的,都應算作歷史名人。只要能夠保護的,都應該保護起來。他還表示,相比青島等城市,北京的名人故居保護工作做得不到位,“眼睜睜看著一個個沒了”。

    是否所有名人故居都要保護?“名人”如何界定

    在歷次由老建築引發的“拆”、“保”之爭中,常常會有人發問:是不是所有的名人故居都要保護?

    這也正是名人故居保護中頗具爭議之處,即“名人”如何界定。事實上,這個令文物部門頗為頭疼的難題,並非北京所特有,上海等地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國家文物局相關人士曾表示,名人也要分等級,名人故居亦要看名人的知名度和遺產價值,才能決定哪些故居可以拆,哪些故居不能拆。另有報道稱,早在上世紀90年代,文物部

    門就北京地區的名人故居保護曾有過共識,主要包括對民族、對國家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人物以及北京歷史、文化的代表人物等。

    不過,由於缺乏統一的標准,“名人”界定混亂、各說各話的現象依然存在。

    王崗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凡是在歷史上產生過一定影響的,都應算作歷史名人。可能要有不同級別的劃分,但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只要能夠保護的,都應該保護起來。

    尴尬現實:眾多名人故居缺乏保護

    據了解,一個讓人感到尴尬的現實是:北京的眾多名人故居,有不少都處在未受保護的情況下。

    幾年前的一份統計表明,北京近1/3名人故居已被拆除。2005年的《北京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工作的建議案》顯示,北京308處名人故居中,有3處被列為全國文保單位,有40處被列

    為市級文保單位,有33處被列為區級文保單位,有43處被列為保護院落或普查登記文物項目。其余189戶暫未列入文物保護項目,其中97戶已被拆除。

    王崗表示,相比青島等城市,北京的名人故居保護工作做得不到位,很多都沒有得到保護,“眼睜睜看著一個個沒了”。很多重要的名人住在哪都沒弄明白,即便知道了在哪,也得不到保護。

    他舉例說,經過眾多專家學者論證的曹雪芹故居,“說拆就拆了”。紀曉岚故居也差點拆了,保留下來之後緊貼著馬路牙子,“實際上也是一種破壞”。

    王崗還指出,像袁世凱、馮國璋、張勳等歷史上的重要人物故居,連區級文保單位都不是。隨時可能無緣無故被拆了,隨時處在可能被破壞的情況下。

    王崗認為,這些歷史人物可能相對是“反面”的,但他們的故居也應該得到起碼的保護。比如袁世凱故居,保護起來做個反面教材的樣板也可以。這才是尊重歷史的表現。哪怕沒錢先不修,樹個文保單位的牌子也可以。因為如果沒有文保的牌子,“誰都有權力去破壞它”。

    文物保護面臨三大困境:文物保護單位權力不夠大

    在王崗看來,目前文物保護存在三方面問題:

    一、文物保護單位的權力不夠大,“說的話沒人聽”。他們權力不夠大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文物被破壞後,沒有人能夠制裁。

    二、《文物保護法》仍存在很多空白,需要進一步完善,以避免讓一些人“鑽空子”。要從法律層面,加大對對破壞文物行為的懲處力度。

    三、整個政府都有責任保護文物,而不光是職能保護部門。保護文物是全民的事,老百姓也應該有文物保護的意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