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九連城遺址面臨消失困境 風沙侵蝕城牆變矮
日期:2016/12/14 9:45:12   編輯:古代建築史“九連城遺址”位於沽源縣西部的九連城鄉北3公裡,207國道西側,建於金代,曾是金代塞外三重鎮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現在殘留的城牆看,九連城城池呈方形,南北長930米,東西長760米。
據當地文保部門工作人員考證,城池占地70萬平方米,城牆基寬20多米,每個城牆上都有敵樓,辟東、西、南三門,門寬13米,有郭。城垣四周及城角共有角樓和城台殘墩28個,每隔百米左右有1個。從每個角度看都有八九個,故名為九連城。因九連城淖盛產硝鹽,金代在這裡專設西京鹽司,又因豐富的水草吸引了眾多口商至此,歷史上有名的“張庫大道”就經過此地。元朝史料記載,當年九連城方圓百裡,住家百十多戶。元朝末年,九連城毀於戰火,僅余城牆部分。
目前,九連城城池輪廓依稀可見,曾經高高的城牆經過數百年的歲月變遷已經變成了一個連著一個的土丘。九連城遺址的城牆是用土堆砌而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城牆在風沙的侵蝕下,變得越來越矮,也許再過若干年後,僅有的城牆也有可能消失。
據沽源縣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白雲輝介紹,九連城遺址的圍牆是土質結構,只能用科技手段加以保護,就是在土質裡摻一些化學物質,使土質更加堅硬,可是這項工程比較浩大,實施起來也比較困難,如今如何對土質的城牆進行保護成為一個難題。目前,當地文物部門只能在城牆內外設立一些保護設施,並不能有效阻止遺址消失的速度。
白雲輝呼吁,應該仿效其他地市,依托現有遺址建成遺址公園,對其進行更加有效的保護。據了解,目前當地政府正邀請省內文物保護單位進行這方面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