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知識—五脊六獸
日期:2016/12/15 0:34:40   編輯:古代建築史
五脊六獸
古建築屋脊上,置放瓦質或陶質的獸形裝飾,叫脊獸。除宮殿廟宇外民宅不得安獸。有功名的,由皇帝特批敕建。安獸之脊叫作“儀脊”,以示殊榮。
五脊,指大脊(正脊)及四條垂脊。
據中國古書記載:正脊兩端的獸叫“龍吻”,垂脊上的五條獸分別是:狻猊、斗牛、獬豸、鳳、押魚。這五條獸合稱為“螭吻”。對螭吻,古書解釋說:“形似獸,性好望,今屋上獸頭也”。
在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小獸, 這些小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共有10個)】,這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
在其他古建築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這裡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只有"金銮寶殿"(太和殿)才能十樣齊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個。其他殿上的小獸按級遞減。天安門上也是九個小獸。
重脊的頂端為騎鳳仙人,後面依次排列鸱吻(音 吃吻,龍的九子之一)、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神羊)、斗牛、行什。
重脊前為什麼用【仙人騎鳳】? 傳說:齊國國君齊王,一次作戰中失敗,來到一條大河岸邊,走投無路,後邊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鳥飛到眼前,齊王急忙騎上大鳥,渡過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築脊端,也表示【騎鳳飛行,逢凶化吉】。
菏澤一帶習俗,民間建房還要在屋脊上裝飾【獅、馬、牛、羊、雞、魚】六種"陶塑品" ,通稱“六獸”。
正脊兩端有龍吻,又叫吞獸。四條垂脊排列著五個蹲獸。統稱“五脊六獸”。這是鎮脊之神獸:祁吉祥、裝飾美和保護建築的三重功能。古建築為木結構,以獸鎮脊,避火消災。於兩坡瓦垅交匯點,以吞獸嚴密封固,防止雨水滲漏,既收裝飾美,又收護脊之實效。
龍吻張開巨口吞脊,民間傳說,龍王的二子爭奪王位,先吞下屋脊者稱王。龍弟乘兄吞脊,拔劍刺兄於脊上,劍柄尚露在外面。
民間把螭頭俗化了,分別起了綽號叫作:走投無路、趕盡殺絕、跟腚幫搗、順風打(扯)旗、坐山觀火。從綽號就可以看出“獸頭”是面貌猙獰、神頭鬼臉。而只有凶惡才威嚴獰厲,才能行使鎮物的使命。
「屋脊六獸」這些幻想的神獸之所以拿來裝飾於屋脊之上,是取其性情或生態上,有消災卻厄或防火的鎮宅之用。
鸱吻:即「螭吻」,念做「吃吻」。螭吻也是龍生九子之一,形似魚尾,喜歡遠眺,所以常常拿來裝飾正脊。其張牙舞爪的模樣彷佛能吞下屋脊,因此又叫「吞脊獸」。
嘲風:嘲風是某些版本的「龍生九子」中的成員之一。狀似坐獸,一說是鳥的化身,生性好險、好望,所以置於屋脊之上。嘲風象征吉祥、美觀與威嚴,作為鎮宅獸是再適合不過了。一說嘲風可作為屋脊獸的原型,後來的六獸(或十獸)乃是其遺像,不過有人認為第一只吻獸不是鸱吻而是嘲風,所以在此一並介紹。
鳳:有名的神獸。雖然常與凰合稱「鳳凰」,並有雄者為鳳、雌者為凰的說法,但據中國學者何新考據認為兩者是不同的瑞獸。
鳳在甲古文中與「風」同字,意即其為「風神」,【禽經】提到:「鳳禽,鸢類。越人謂之風伯。飛翔,則天大風。」但現在多已與凰(火精,即太陽)混為一談了。
總而言之,鳳鳥被認為是會在太平之世飛來的瑞鳥,因此取祈求太平之意。
狻猊:為龍生九子之一,又稱金猊、靈猊,狀似獅子(一說為獅子之別稱),能伏百獸,故用以避邪。因為狻猊喜歡火煙,又好蹲坐,一般都當作香爐爐腳的裝飾,不過因為可以避邪,它也是屋脊六獸的成員之一。
押魚:押魚狀似虬龍(有角的龍子),身覆鱗片,尾部有鳍,因而成魚形.
獬豸:念做「謝志」。
生有一角。傳說中獬豸喜好正義,會用其獨角觸碰甚至推倒爭訟之中理屈的一方,這個主持正義的形象使其成為代表正氣、主持公道的祥獸。
斗牛:屬「虬龍」一類的傳說生物,外型似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