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浙江鄞州首次發現道觀碑記 填補當地建築史空白

浙江鄞州首次發現道觀碑記 填補當地建築史空白

日期:2016/12/14 20:19:20      編輯:古代建築史

圖為青陽觀碑記
    近日,鄞州首次發現道觀碑記,該碑記的發現,印證了鄞州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青陽觀”道觀建築定名的正確性。
    青陽觀位於古林鎮仲一村石馬塘自然村東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這裡仍是繁華的鬧市。今日的市日雖不復存在,但石馬橋(尚書橋)、羊府廟、青陽觀、席行基碼頭、土地祠兼茶亭、水閣墩等古跡仍能一一可鑒。近日,鄞州區文管辦在青陽觀中清理雜物時發現一石碑。該碑題為“碑記”,保存完整,字字可辨。碑頭削角,碑尾以榫狀,碑座已毀。碑高約1.60米,寬約0.70米,厚約0.18米,小楷線刻,落款為嘉慶癸酉歲(1813年)。碑文從右至左共有正文10列,落款1列,共211字。碑文內容記述了青陽觀的來龍去脈,對於研究當時當地的民間民俗信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青陽觀為一座坐北朝南,前後二進、左右廂房的合院式磚木結構建築,地面均石板鋪作。前進面闊五開間,硬山造,進深五柱五檩;明間設石庫門,其正脊檩條書有“大清嘉慶癸酉歲”的字樣。左右二廂分別面闊三開間,進深二柱三檩,北側立山牆,南側與前進相連,其天井地面現改水泥澆制。後進大殿面闊與前同,明間穿斗式,五架梁前雙後單步,進深四柱八檩,梢間穿斗式七柱八檩,次梢間以硬、歇山結構造法;廊檐有卷蓬痕跡;明間正脊檩條書有“大清乾隆六十年歲次乙卯閏二月初一葵末日。幹備木材派江暨同豐等募緣建造”的字樣。青陽觀建築及其碑記的發現,填補了鄞州地區建築史和演變史的空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