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贛上清古鎮幽靜中孕育道文化

贛上清古鎮幽靜中孕育道文化

日期:2016/12/14 18:49:22      編輯:古代建築史

上清古鎮 幽靜中孕育道教文化

    上清古鎮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該鎮屬龍虎山風景區,距鷹潭市區25公裡。

    古鎮上名勝古跡很多。長約2公裡的上清古街上有長慶坊、留候家廟、天師府、留候第、天源德藥棧、天主教堂等景點。沿河栉比鱗次的吊腳樓和船埠頭更讓小鎮顯現出江南水鄉的風格。河畔浣紗村婦、搗衣少女、戲水孩童,以及漁舟片片、白鴨浮水形成了一條韻味十足的古鎮風景線。鎮東面有上清宮、東岳宮,東北面有南宋(1127-1279年)四大書院之一的象山書院,泸溪河對岸有明朝(1368-1644年)宰相夏言的故裡——桂洲村。

    在距古鎮4公裡的地方,還有天門山生態游覽區。那裡有原始森林、瀑布群以及一些古民居。

    天師府占地5萬平方米,有500多間房捨。樓台殿閣金碧輝煌,曲徑回廊不計其數,府內古木參天,是歷代張天師的起居之所。天師府原建於龍虎山下,後遷於上清。

    張道陵是中國道教創始人,後人尊他為張天師,而張天師的名號也被歷代帝王特許世襲。現在的張天師已經是張道陵的第63代孫了。

    自張天師來此地後,其後人已歷經63代一千九百余年,是全國重點對外開放的道觀之一,上清鎮也因中國道教發源地而聞名天下,明初,上清鎮即形成這於今日的規模,至明代後期,上清古鎮已相當繁榮,《徐霞客游記》稱上清街“甚長”。拜訪了這座古鎮,發現除了修復一新的天師府,依稀可見幾座古建築和舊碼頭,似乎在述說著曾經的繁榮,大部分清代木質建築已經破舊不堪,但卻別有一番風味。

推薦閱讀:

新疆巴裡坤東黑溝遺址考古有新發現

山西垣曲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大型文化遺址

新疆北庭故城西寺壁畫彩塑修復工作啟動

荊州投2700余萬扮靓兩條歷史名街

漫步龍虎山上清古鎮


    如果沒有上清鎮,沒有上清這塊土地孕育出來的道教文化,龍虎山要成為中國道教第一山、中國道教的發祥地恐怕是不可能的。

    上清古鎮首先讓人稱奇的是古街的路面。幾乎所有的路面都是用泸溪河裡的鵝卵石鋪成的,其形如鵝卵,光滑溜圓,扁長不一,密密地排列有序,泛著光,自然和諧,有的還排成太極或八卦狀,精巧至極。這些小石頭經過成千上萬年泸溪河水的沖洗、撞擊,稜角盡損,再加上近千年路人的腳底打磨,已是光亮可鑒,行於其上一種極其舒適的感覺從腳底滲到發根,一種古老的足音由遠而近,仿佛觸摸古老的中華民族的歷史。據專家考證上清建鎮於南北朝時期,鎮內道路歷盡滄桑。

    古鎮中的古老的道教建築隨處可見,臨河的吊腳樓更是魅力無窮。在這條長達1.5公裡的千年古街,留侯家廟、天師府、天源德藥棧、古老的吊腳樓等國家、省級保護建築有幾百處,重檐、丹楹、彤壁、朱扉等典型的道教建築風格使這條古街特色鮮明,走進千年古鎮就像來到了道教博物館。

推薦閱讀:

新疆巴裡坤東黑溝遺址考古有新發現

山西垣曲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大型文化遺址

新疆北庭故城西寺壁畫彩塑修復工作啟動

荊州投2700余萬扮靓兩條歷史名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