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古建築—名人故居;尋訪(上)
日期:2016/12/15 0:29:25   編輯:古代建築史
林風眠故居
林風眠故居為西式二層獨立小樓。林風眠應蔡元培之聘,在杭州孤山創辦我國第一所高等藝術學府國立藝術院(現中國美院)任首任院長。在杭州度過了風華正茂的輕壯年,西湖為他提供了繪畫素材和藝術靈感,並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品性和畫風。林先生即使逾九十,他的作品,無論是雅淡調子,還是濃艷調子,也都是青春......是不是杭州這一段時光給林先生留下了一生印象呢?林先生的為人和創作,的確令人想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來。
地址:植物園大門旁的林隱路3號
公車:28路、82路、7路、15路
黃郛舊居
——————
膺白樓
這是一處瀕湖臨街的宅屋,建築面積有950平方米。別墅東側一幢奶黃色的二層西式樓,構築精致。別墅南部有一鋼筋水泥澆砌的樓台,上為陽台,下為廊棚,汽車可馳入廊棚,直達門廳。此樓面臨西湖,上下都有寬大陽台,宜於眺望湖光塔影或觀賞院內秀色。整幢樓屋上下客廳、書房、臥室、餐廳等一應俱全,裝飾考究。
地址:南山路113號
公車:118路,102路,7路
馬寅初舊居
———————
竹屋
粉身碎骨不必怕,只留清白在人間。”——馬寅初。竹屋共三層,為中西式磚木結構花園別墅;三樓陽台正南牆上方镌刻著“竹屋”二字,故此幢小樓亦稱“竹屋”。竹屋是馬寅初於1936年購買的住宅。任浙江大學校長期間也曾在竹屋居住。馬寅初的部分經濟學論著和演講稿在竹屋撰寫。他也是一位愛梅者,曾收藏梅花百圖,所以竹屋又名百梅草屋,後人稱之為“梅竹雙清”。
地址:慶春路210號
公車:16路,49路
蓋叫天故居
——————
燕南寄廬
蓋叫天因祖籍河北有“燕北”之稱,故把這座宅子稱為“燕南寄廬”,取燕北之客寄居江南之意。故居外觀白牆青瓦,為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築風格,內部由門廳、正廳(百忍堂)、後廳(藝人之家)、左右廂房(蓋叫天紀念館)、佛堂等建築組成,是一獨特、完整的私家宅園。蓋叫天一生大多數時間生活於此,平日不僅在院內勤於練功、唱戲,而且還在此接待過梅蘭芳、周信芳等著名同行藝人。
地址:趙公堤金沙江內
公車:27路、7路
杜月笙舊居
——————
印學博物館
磚木結構、高大寬敞的兩層樓房,中西結合,豪華氣派,這便是上海灘聞人杜月笙的西湖別墅——杜莊。杜月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傳奇性的人物,是上海最大的黑幫幫主,成為了現代實業家、後成為當時活躍的政治風雲人物,也曾做過一些有利於人民的事,如救助災民、熱衷慈善,特別是他積極支持抗戰。蔣介石在反革命政變中奪取政權,杜月笙在政變中起了關鍵的作用。
地址:孤山路10號印學博物館
公車:118路、7路
哈同花園
——————
湖天一碧樓
哈同花園內可以說到處有景點,園中各景都有當時的達官和名士留題或綴寫楹聯。整個花園風光漪漣、輝煌雅致。設計手法中西揉合,不拘一格。是一座凝聚了百年歷史文化的建築。現存二幢建築的窗棂槅扇中的雕刻圖案,與我國傳統的門窗木雕有明顯的區別,是以珍貴的文物拓片為主題。反映了主人的收藏功力和愛好取向,中西結合的窗棂槅扇雕刻顯示了主人的身份。
地址:孤山後山路
公車:7路,27路
九芝故居
——————
聖塘路別墅群
這處別墅當年的占地面積達到了3畝1分5厘5毫。九芝小築內有主樓3幢,其中奶黃色的一幢帶有歐洲古典注意風格,多用愛奧尼克柱和瓶式欄桿,坡屋頂的紅色洋瓦和尖塔。坐西朝東的那幢具有歐洲鄉村別墅風格,東立面出挑的陽台和門廊,以及券窗和窗欄上的山花,以及坡屋頂上一字形排開的四扇券形氣窗,極富裝飾韻味,為杭城少見。相傳黃楚九對"九"這個字特別鐘情,他感謝父親當年給他取名"楚九"的深意。這也是他後來在西子湖畔所建別墅群"九芝小築"的由來。
地址:聖塘景區2號
公車:7路、10路、16路、27路
戴望舒故居
——————
現已拆
只是僅僅憑借他的這一首《雨巷》,戴望舒的名聲永駐文壇了。 知道戴望舒的《雨巷》在哪兒嗎?大塔兒巷。詩人戴望舒先生故居大塔兒巷東起皮市巷南段,西至下華光巷,全長156米。宋時巷裡有“覺苑寺”,寺中有塔曰“城心塔”,大概是位於郡城中心之意。巷以塔名。戴望舒故居位於大塔兒巷,建於民國初年,屬粉牆黛瓦、泥壁木窗的中式裡弄樓房。現門牌還在,故居已經不在。
地址:大塔兒巷11號
公車:30路、62路、401路
沈慧芝故居
——————
秋水山莊
這是一處風格雅致而且伴有傳奇故事的近現代建築,它依傍在新新飯店西樓(孤雲草捨)邊,就像一幅詩意隽永的插頁,讓人永遠追憶。秋水,原名沈慧芝,原為晚清上海灘的雛妓,成年後被一皇室貝勒重金贖走,攜往京城。幾年後,貝勒爺病故,於是席卷了一些財物重回上海灘,認識了史量才,也開始了她的後半生的愛恨情仇。
地址:北山路新新飯店
公車:7路、118路
(來源:新浪”走杭州“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