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盤點望江縣境內發現的太平天國文物

盤點望江縣境內發現的太平天國文物

日期:2016/12/14 9:43:06      編輯:古代建築史

春納秋納執照

文/安徽 宋康年

  研究歷史,離不開文獻與文物。而文物更是研究歷史較為最真實最可信最難得的珍貴資料。近年來,安徽望江縣境內連續發現地契,良民牌,錢帀,憑信執照等太平天國歷史文物,這些發現,對認識和了解太平天國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

  發現的時間與文物

  這些太平天國歷史文物的連續發現,都有著一段不尋常的經歷:最早一次是在1981年5月間原毛安公社(現屬高士鎮)供銷社廢品收購門市部在收購廢舊書報時偶然發現兩張太平天國地契:一張為太平天國甲寅四年(即公元1854年)六月二十六日質地皮紙,橫式寬55.5厘米長45厘米上面蓋有“太平天國安徽省安慶郡望江縣監軍” 長方形朱紅大印印寬6.5厘米長13.4厘米印文為仿宋體字另-張為太平天國丁已七年(即公元1857年)三月二十日質地皮紙,豎式長34厘米,寬13厘米上面蓋有“太平天國安徽省總制” 長方形朱紅大印印寬6.8厘末長43.4厘米印文為仿宋體字(如圖)這兩張地契均係當時農民出賣土地的契約(如圖)

地契

  笫二次是1983年春開展全縣文物晉查工作時,在原太慈鄉(現為太慈缜)勝利村一農民家發現的-張太平天國癸好三年(即公元1853年)十月十二日(注:因過去對丑字忌諱,故將癸丒的“丑”字攺為“好’字)良民牌,質地皮紙,長47厘米,寬41厘米,上面蓋有“太平天國殿右拾貳檢點” 長方形朱紅大印,寫的內容為” 安徽省安慶郡望江縣小北門太慈鄉距城三+裡,太平天國中軍前乂營乂營右二批奏捷伍卒徐懷交” 另寫有其全家人的姓名年齡排行等以及全家人口總數等,即如同當今的戶口本(如圖)

  第三次是1985年文物普查工作時,在農村農民手中征集到三枚太平天國時期所鑄行的錢帀,其中兩枚為‘太平天國聖寶“錢帀,其形制幣文,基本相似,只是錢幣旳大小,輕重不一,一枚面文為“太平天國” 四字,直讀。背文“聖寶” 二字,直讀,宋體字。錢徑5.4厘米,穿徑0.65厘米,厚0. 25厘米,郭寬肉深,-枚面文為“太平天國” 四字,直讀,背文“聖寶” 二字,直讀,楷體字。錢徑6.4厘米,穿徑0.54厘米,厚0.23厘米. 。 另一枚面文為“天國” 二字,直讀,背文“聖寶” 二字,直讀,楷體字。錢徑3.7厘,穿徑0.54厘米,厚0.25厘米,制作精細,古樸典雅,為當時太平天國所鑄行的錢幣。(如圖)

太平良民牌

  笫四次是2007年秋,由-位文物販子在縣農村發現並收購而來的太平天國“帶征執照”“ 漕米執照”“ 春納執照”“ 秋衲執照” :以及“辎重憑信“等五件文物,(如圖)後出售給安慶市的一位收藏家,幸得保存下來,它們的質地均系皮紙:稍微發黃,“執照” 均為豎式長25.5厘米,寬13厘米,呈長方形,單線框,其中“春納執照”、“秋衲執照”框內文字內容,均糸太平天國乙榮年(榮即卯字意,1755年),分別為“……望江縣菩提鄉口裡口營兩司馬統下糧戶(沈先俊)……應納太平天國乙榮年分地丁銀(九分七厘) 春完” 說明當時政府根據人囗和田畝分春秋兩季向農民征収農業稅的收據憑證,上面各加蓋有” 安徽省安慶郡望江縣監軍“長方形朱紅大印。“帶征執照”“ 漕米執照” 均係太平天國丁巳七年(1857年) 發放的。“帶征執照” :框內文字內容為” 中軍……營軍帥管下(土永) 鄉(一) 裡兩司馬統下糧戶(王明喜)……應帶完太平天國丙辰六年份未完秋納銀(壹錢肆分七厘)……

  此照“漕米執照” 框內文字內容為“安徽省安慶郡望江縣……乂營乂鄉乂裡営兩司馬統下糧戶(王明心)……應納太平天國丁巳七年分漕米(弍斗弍升九)。

  第五次是2009年春在縣農村一農民家發現並征集而來的“ 太平天國辎重憑信”,質地皮紙,稍微發黃,豎式,為長方形單線框,長36厘米,寬24厘米,方框內分上中下三格欄,上欄分別有豎行“槍械武備”,“糧米草”,“馬匹車載” ,“軍服品飾”,“軍中雜項”等項苜,中有橫排“數額”兩字,下有橫排“雒旗兵旅編制”及“簽書畫押”等字,為“太平天國北路軍辎重千人隊”等字樣,相當當今軍隊中後勤物資供應站發放軍用品的單據。(如圖)

  文物的歷史時代背景

  一、地契與執照;太平天國在定都天京(南京)後,曾企圖建立一個人間的理想“天國” 。1853年冬頒布改造社會的綱領《天朝田畝制度》,具體內容是廢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把全部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給廣大農民,以實現“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飯同吃,天下無處不均勻,人人飽暖” 的理想社會,在當時這是太平天國及其傑出領袖洪秀全革命思想和革命實踐的結晶,它極大地鼓舞了廣大農民反對封建統治和反地主階級的革命熱情這一點應予肯定。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毛主席說過:“我們幫助農民平分土地的要求,是為便於發動廣大農民群眾消滅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制,並非提倡絕對平均主義,誰要是提倡絕對平均主義,那就是錯誤的”。 因此,太平天國《天朝田畝制度》的實行,既違反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又超越了農民群眾的覺悟程度。加上當時戰爭環境關系,實行這種土地綱領,更是很困難的。據說;石達開奉天王之命,來到安慶一帯安民,日睹當時田畝制度對生產力的束縛,極力主張修改這種不切合實際的政策,他與楊秀清,韋昌輝等人聯名奏請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眾,宜廣積米糧,以充軍儲而裕國稞,弟等細思安徽,江西米稂廣有,宜令鎮守佐將,在彼曉喻良民,照舊交糧納稅。”天王洪秀全同意,因此這兩張地契及幾張執照都是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出現的。

  二、良民牌:1853年太平天國在天京定都,這一巨大勝利,極大地震撼清朝統冶,清政府便在全國范圍內調集軍隊,組織地方團練,企圖進攻太平軍,與此同時,英,法侵略者對我國發動新的侵略戰爭,在這嚴竣形勢下,太平天國領袖們不得不緊張地進行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建設工作。主張地方政權,應以軍事組織體系建立,一方面在行政機構上分中央,省,郡,縣。省郡縣為三級地方政權,另一方面在《天朝田畝制度》裡規定:仿行太平軍的組織體系,把農民編制起來,設立軍帥,師帥,旅帥,卒長,兩司馬,伍長等官,城鄉基層每二十五家為一兩,設兩司馬一人,總管二十五戶的生產,行政,分配,司法,教育以及軍事訓練等。通過發放“良民牌” 旳形式,體現“軍政合一” 的特征,做到全民皆兵,召之即來,來之能戰,這種寓兵於農,以備戰事的做法,在當時是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 、錢帀:太平天國在取得政權後,深知鑄行錢幣,把經濟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已手裡,`就必須在鑄造錢帀上把好關,要求管理從嚴,質量從嚴,不准粗制濫造,以適應市場的需要,安定人心,取信於民。因此,太平天國錢幣,在當時是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而且對鞏固革命政權起到積極作用。除此,太平天國鑄行錢幣的原因:一是出於政治需要,洪秀全在《資政新編》裡說:“治國必先立政,而立政必先有其資。”這就是說錢帀鑄行與國家政權鞏固息息相關的,沒有自己的貨帀經濟,政權是難以鞏固的。二是出於軍事需要,太平天國與清軍作戰,軍費大增,為應付開支,亦必需鑄行錢帀。三是出於經濟需要,針對當時清王朝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社會經濟紊亂,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的狀況。太平天國為搞活市埸經濟,穩定帀值,繁榮經濟,太平天國才決定鑄行錢帀。

  這些文物為何在望江縣內頻頻出現

  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會有一定原因的,這些太平天國文物在望江縣的發現,當然也不例外。筆者分析其原因:一是由於當翼王石達開奉天王之命,來到安慶(望江縣屬安慶府轄地),他親眼看到當時《天朝田畝制度》在當地實施過桯中,對生產力的束縛以及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情況後,他便在安慶“易制” 及時頒布《訓喻》實施安民政亊,並與楊秀清,韋昌輝等奏請天王同意“照舊交糧納稅”。

  二是因安慶(包括望江)較早曾為太平天國開辟的根據地,同時又是最好的儲糧之域,太平軍在此盤踞時間較長,自然留下來的文物甚多。

  三據《望江縣志》記載:“鹹豐三年(1853年)正月,太平軍30余萬人,從武昌沿江東下,經望江,一度占領望江,設防駐守,鹹豐五年(1855年)一月,石達開率水陸大軍,又經望江,襲擊鄱陽湖清軍。二丹,李秀成,,秦日綱率西征軍經望江西上,再克武昌。一直至同治元年(1862年)安慶,望江等地,相繼被清軍占領。” 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太平軍在望江縣占據的時間,連續約有八九年之久,自然會實施一些政策措施,這也與史載石達開在安慶“易制” 的時間是相吻合的。所以說在望江縣境內頻頻發現如此眾多的太平天國文物,應是合情合理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