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濟南藏家講述“老物件兒”別樣魅力 古建築構件你不知道的美

濟南藏家講述“老物件兒”別樣魅力 古建築構件你不知道的美

日期:2016/12/15 0:13:57      編輯:古代建築史

古建築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她有歷史、有故事,散發出滄桑感,同時又是文明傳承載體,流露出文化藝術氣息。作為建築骨架,如今,古建築構件成為很多人收藏的目標,這些承載著歷史和藝術的“老物件”,身上充滿著別樣的魅力。

  “牛腿”是古人炫富的標志

  在眾多收藏者中,劉強是其中一位。他對古建築構件的特殊愛好,與其工作不無關系。劉強是濟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副教授,同時還是學校建築與城市研究所所長,多年的工作經歷及研究方向,讓他有更多機會接觸這些老物件,不經意間做到了工作及興趣愛好的高度融合。借助去蘇皖出差的機會,劉強也順便去淘淘寶,並得到了一些精品。

  說起江南老宅,讓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精致的雕梁畫棟,而其中最精細考究的部分當屬“牛腿”了。據劉強介紹,所謂“牛腿”,其實是古玩界一種叫法,“牛腿”是中國古建築的特色構件之一,安置在梁與柱交點的角落,形狀如直角三角形,具有穩定和裝飾的功能,在北方也被稱為“馬腿”。“牛腿”最初僅僅是一根支撐斜木的木桿,不過因其處於門檐梁柱間的最佳部位,最能呈現立體藝術的雕飾之美,因此從明代開始,其雕飾作用大大超過實用性,“一般來講,在房子上雕刻‘牛腿’的,必定是古代富貴人家,就像現代人注重客廳裝修一樣,古人也在‘牛腿’上下了大功夫。”劉強客廳裡放置了一塊“牛腿”,上有浮雕獅子繡球,非常精美,“牛腿”對手法技藝和藝術性要求很高,選材極為講究,多以檀、楠、銀杏、香梓等木材為原料,用整塊木頭雕成。流傳下來的作品雕工大多比較精美,刀法純熟流暢,雕刻內容更是豐富多彩。木雕題材內容多為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畫面設計與傳統中國畫白描一脈相通,圖案裝飾豐富而有變化。

  精美雕刻顯示匠人超凡功力

  除了“牛腿”這種大型木質構件,一對民國時期的“魚化龍”雀替吸引了記者目光。雀替跟牛腿作用相似,位於梁枋與立柱連接處,起到連接穩固作用。這對“魚化龍”雀替雕刻工藝精湛,猶如活物。據介紹,“魚化龍”是漢族傳統寓意紋樣,亦名“魚龍變化”,是一種“龍魚互變”的形式。這種形式古代早已有之,為歷代民俗、傳說衍變而來,魚化為龍,古喻金榜題名。

建築構件中,精美雕刻是一大特色。據劉強介紹,古建築雕刻技法有深淺浮雕、镂雕、圓雕等,且題材內容十分廣泛,主要有祥瑞動物以及人物題材。常見的動物以龍、鳳、獅子、大象、梅花鹿、麒麟、牛、馬等為代表,雜以花草,以傳統吉祥圖案來表現寓意。而人物題材表現內容更為豐富,常見的一般以“福祿壽”“和合二仙”“八仙過海”“漁樵耕讀”“劉海戲金蟾”“魁星點斗”“天兵神將”為內容。劉強收藏的清代扇形柁墩和清末民初的梁枋臥獅,柁墩上群馬栩栩如生,而臥獅則活靈活現,“威嚴的獅子,為百獸之王,民間有鎮宅驅邪的說法;而馬則是尊貴、祥瑞的象征。”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古建築構件越來越受到收藏者喜愛,不少場所喜歡用古建築構件裝修,一些條件較好的家庭也用古建築構件進行家庭裝飾,突出古香古色。古建築構件,既可作為藝術品收藏,又提高了生活品位和檔次,為現代生活增添了情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